新华网北京6月21日电 近日,北京理工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王浩宇做客新华网2023高考情报局,围绕学校招生政策、优势专业等展开介绍。
Q1:请您简单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和科研优势。
王浩宇:北京理工大学创办于1940年,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也是新中国第一所国防工业院校。学校首批进入“211工程”,首批进入“985工程”,首批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
建校80余年来,学校一直秉承“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为国家输送了30余万名高层次人才,有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彭士禄先生,被誉为“中国预警机之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小谟,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光选,“中国枪王”、中国工程院院士朵英贤等众多杰出人才。80余年的育人实践充分证明,北理工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爱国、立志、求真、力行的领军领导人才。
可以说,北京理工大学目前正处于历史发展最快的几个时期之一,学校各项事业均取得显著成效,科研、人才、学科等各项办学指标显著提升,发展势头迅猛,未来潜力巨大。2022年,学校人均科研经费超过200万,全国高校第一,国家重点领域多个专项项目数、经费数,全国高校第一;国家重点领域基础加强重点项目累积数,全国高校第一;2022年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批经费、国家社科基金获批重大项目数均位列工信部属高校第一,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Q2:请您介绍一下学校的师资情况和学科情况。
王浩宇:师资方面,学校深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全球视野汇聚英才,高层次人才队伍规模稳步扩大,质量显著提升,结构持续优化。现有两院院士39人,“十三五”以来,新增选两院院士6位,国家级学术领军人才实现翻番、优秀青年人才增长16倍,高层次人才占比提升到20%,一流师资量质齐升,高端人才荟萃“集结号”初显成效。
在学科方面,北理工始终瞄准“高精尖缺”,实施学科优化战略,努力打造学科“珠峰”,经过多年发展和积累,已经形成了理工并重、理工融合,“工理管文医”协同发展,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学科布局,并坚持实施“顶尖工科、优质理科、精品文科、新兴医工”的学科建设方针。
Q3: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有什么特色举措可以关注?
王浩宇:2023年学校继续稳步推行大类招生,学生入校后,按照“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模式,在加强基础和通识教育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他们对专业的认识和了解,一年之后再根据学生兴趣和专业要求,在大类专业所覆盖范围内,采取志愿优先、参照大一学习成绩的方式进行专业确认。
1.新增协和医班、李泽湘班
(1)协和医班:北理工依托徐特立学院和医学技术学院成立“协和医班”,将从新生中选拔本科生,由北理工和协和医学院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选配导师进行联合培养。对于符合培养要求的毕业生,按照4(本科)+4(直博)方式进入协和医学院学习,分别在医学、公共卫生、生物医学工程等六个方向进行深造。
(2)李泽湘班:北京理工大学依托徐特立学院和自动化学院(机器人工程专业)成立“徐特立英才班之李泽湘班”,将从新生中选拔本科生,由国际机器人与自动化领域专家李泽湘教授指导,协同北京理工大学多学科专家团队,汇集学术界、工业界、创投界先进育人资源,着力锻造学生创新意识与科创能力。对符合培养要求的本科毕业生,按照4(本科)+3(硕士)方式本硕打通,培养能驾驭“硬核”科技与产业发展双向需求的卓越工程师与行业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2.打造9类入校选拔特色班
学校设有徐特立特色班、数学基础学科拔尖班、全英文班、联合学位班等9类入校选拔特色班,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打造多元培养平台。
3.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特区
近年来,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成果显著,打造人才培养特区,成立的徐特立学院,是国内最早建立的荣誉学院之一。特色是本硕博贯通培养、专业任选、小班化、导师制。
为响应国家号召,学校于2021年成立了以“精工”命名的未来技术学院,由我校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军亲自担任院长,培养能够有效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的“智能无人+”战略领域领军领导人才,打造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战略高地。特色是全院士导师、本硕博贯通培养、顶尖优势资源。
4.推行书院制育人
学校推行“书院制”育人,将价值引导贯穿知识能力培育全过程,实现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有效结合,实现“育才”向“育人”的提升。北理工注重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为学生配备六类导师,营造出“与大师为伍,与学生为伴”的学习成长氛围。
5.建立延河联盟育人共同体
2019年,北理工牵头九所诞生于延安的知名大学,建立了“延河联盟”,共同打造协同育人机制,实现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同学们将有更多的机会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6.增加双学位项目
用双学位项目提升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能力,集中打造“X+双碳”、“X+AI”、微纳材料和制造等新方向。
在原有工商管理、法学、经济学、人工智能4个辅修专业的基础上,学校近年新获批了11个双学位项目,主要为“理+工”和“理+工商管理”,在“理学与材料菁英班”大类中招生,同学们可以在大一结束专业分流的时候直接分流进双学位,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培养平台。
Q4:学校今年是否有新增专业?请您介绍下相关情况。
王浩宇:我校近年来新增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制造工程、网络空间安全、智能无人系统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智能感知工程、密码科学与技术、机器人工程、金融科技、量子信息科学11个新专业。
这些专业都依托学校优势学科,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站在世界前沿科技领域高度上全新打造的,无论是学术科研背景,还是未来发展前景,都属于国家重点建设和热门行业,发展潜力巨大。
Q5:今年学校的招生政策是否有变化?
王浩宇:北理工的招生政策一向是非常人性化的,我们以学生为本,为了让考生能够进入到心仪的专业,今年我们也将继续实施“你的高考专业志愿你做主”的招生政策,对于大部分省份的高分考生直接满足第一专业志愿,对于提档的考生保证满足前几个专业志愿之一,具体可以与我们各地招生组详细咨询。
Q6:学校的就业情况怎么样?
王浩宇:北京理工大学毕业生竞争优势明显,职业生涯发展前景广阔。毕业生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就业为主,学校为航天、航空、兵器、电子、信息通信、装备制造、互联网等行业输送毕业生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据统计,32%的毕业生去到了科研机构(航天科工、航天科技、中电科等),25%的毕业生去到了互联网和通信企业(华为、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百度),13%去到了高校和教育行业,10%去到了金融商务行业。
学校的本科生深造率超过了66%,保研率也位居全国前列。学生国内深造比例约56%,其中超过90%的学生去往清华、北大等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继续深造。
Q7:高考志愿填报是学生和家长共同关注的关键点,对于志愿填报,有哪些建议给到学生和家长们?
王浩宇:考生在进行志愿填报时,要对照院校专业组的科目要求,同时结合本人兴趣、爱好及国家未来发展需求选择专业方向,并适当参考往年的高校录取位次及其优势专业进行院校选择。
选考科目方面,今年有一点变化,希望考生们注意一下。对于所有“3+1+2”模式的新高考改革省份,学校的“理学与材料菁英班”专业大类的选考要求由以往的“物理+化学”变更为“物理+不限”,这样也就扩大了招生覆盖范围,给同学们提供了更多的可选择性,对该专业大类感兴趣的考生可自主填报。
北京理工大学经过八十多年风雨积淀,能保留到现在的都是精品优势专业,我们的每一个专业大类都有非常强大的专业背景和学科实力,北理工所有的专业都不会让你失望。欢迎各位考生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