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眼功能多是营销噱头
健康报
2025-05-19 12:29:49
74.4万
近一段时间,落地护眼灯受到许多孩子家长的追捧,因其形状酷似街边的路灯,也被称为“大路灯”。有媒体调查发现,“大路灯”的价格从几百元到近万元不等,还有一些“大路灯”号称能护眼、防近视。然而,相关专家表示,灯具不属于医疗器械,所谓的“疗效”难以验证,其具有医疗效果的宣传不可信。
“大路灯”通常造型高大、光线柔和,商家宣称能提供接近自然光的照明效果,保护儿童视力,因而受到不少家长追捧。然而,随着市场热度攀升,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虚假宣传、安全隐患等问题逐渐浮出水面。一些消费者反映,高价购买的“大路灯”不仅未能改善用眼环境,反而因频闪、蓝光超标等问题加剧视觉疲劳。
“大路灯”的畅销,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家长对孩子视力保护的焦虑。在商家营销话术中,这类产品常被冠以“全光谱”“无蓝光”“防近视”等宣传标签。然而,许多产品并未经过相应检测认证,所谓的护眼功能,多是营销噱头。
要整治“大路灯”假冒伪劣、虚假宣传等市场乱象,监管部门必须主动作为,尽快完善标准体系,明确“大路灯”的产品类别和性能要求,特别是频闪、蓝光、照度均匀性等关键指标,避免厂商打擦边球。对于消费者而言,在选购护眼灯具时,不能仅看广告宣传,而应关注产品是否有权威检测报告,并优先选择色温适中、显色指数高、无频闪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