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下午,2024年中国文化馆年会“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助力文化馆‘破圈’发展”专题交流活动在广东省广州市举办。本次专题活动由山东省文化馆、淄博市文化馆联合主办,新华网作媒体支持,活动以“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开题,通过品牌展示、主题分享、专家点评、成果发布、圆桌交流等环节,对如何实现文化馆的“跨界”“破圈”发展展开深入研讨。
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主任、中国文化馆协会理事长白雪华,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 刘显世,新华网广东公司副总经理李隆强出席并致辞。
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主任、中国文化馆协会理事长白雪华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刘显世
主题分享环节,山东省、淄博市、黔东南州、沧州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等单位结合近年来的优秀实践案例,共同分享新时代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打造和“破圈”发展,展现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的活力。
山东省文化馆馆长赵新天以《携手构建“兼容并蓄·合纵连横”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为题,从“合纵连横”的策略视角,介绍了近年来山东省文化馆通过创新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她表示,新时代文化馆工作者要做到“兼容并蓄”,将目之所及的优质资源汇集在一点、一线、一片,互联互通、互相协作,合力编织一张公共文化服务的大网,让文化馆真正成为人民身边的“终身美育学校”。
淄博市文化馆张馆长雅娜表示,文化演艺“嵌入”多场景、公益培训“嵌入”多空间、非遗体验“嵌入”多维度,让更多群众喜欢并乐于参与的群众文化活动“嵌入”融入进“寻常百姓家”,越来越多的群众愿意来到文化馆参与文化活动成为群众日常生活的新方式。
贵州省黔东南州文体广电旅游局副局长杨国祥分享了当地积极探索文体旅融合发展新方向,形成以“村BA”“村超”“村歌”为代表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创新做法。沧州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石松林以《沧州市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培育实践》为题,介绍了沧州市“非遗大课堂”“狮城艺谈”等群众文化品牌活动的摸索与实践。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文化馆馆长赵秀芬在分享中介绍了“七月香”壮家戏水节品牌活动。北京天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意总监齐妙与大家探讨了文化馆在文创领域的发展,表示文化馆要善于挖掘自身独有的地域特色和文化优势,借助资源整合、跨界合作、线上线下联合营销等途径,让文化馆的文创产品走进大众生活。
现场,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发布了《2024文化馆网络传播效果评估报告》(简称《报告》)。《报告》在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的指导下,由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文化传媒集团的研究团队历时一年,对全国67家文化馆的新媒体平台建设及其内容发布与传播情况进行采集、统计、分析、研究而成。
《报告》显示,各文化馆在新媒体平台的发布量稳步增长,原创内容日益丰富,注重策划与创意,紧跟时事热点,使用多个网络平台,总体呈现出专业度、可信度和趣味度并重的特点。《报告》指出,各文化馆网络传播在内容整合能力、品牌辨识度、构建互动与联动机制、快速响应能力、线上活动质量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下一步应注重运用新型传播技术和各类新媒体平台,提升内容表现力、优化互动方式、延展服务覆盖面、提升服务影响力,以网络传播能力建设推动事业发展和文化传承。
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文化馆处处长琚存华
现场,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文化馆处处长琚存华发布了《全国群众文化活动品牌计划》中期成果。为培育和推广优秀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新华网联合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简称发展中心)、中国文化馆协会(简称协会)发起了全国群众文化活动品牌计划。目前,活动品牌已有1830余个;开发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互动展示小程序,研究制定《群众文化活动品牌评价标准》,与品牌打造、宣传推广等专业力量、高校、互联网平台合作,为后续活动品牌建设工作打下基础。将在未来两年,持续征集、宣传、遴选、培育,推出一批群众基础深厚、活动特色鲜明、勇于探索创新的优秀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实现群众文化活动“破圈”发展。
圆桌对话环节,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杨乘虎,文化馆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中国群众文化学会基础理论与创新实践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文化馆研究馆员王全吉,华东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文化馆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金武刚,华人文化集团宣传总监洪黎明,围绕新时代背景下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创新观念与发展路径深入探讨,为文化馆的“跨界”“破圈”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2024年中国文化馆年会恰逢中国文化馆协会成立十周年,作为中国文化馆行业层次最高、规模最大的年度盛会,山东省文化馆、淄博市文化馆紧紧围绕此次年会主题,通过举办本次专题交流活动,为全国文化馆搭建好展示、协作平台,让五湖四海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在交流中“碰撞”新火花,在“碰撞”中共同助力文化馆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