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一组数据刷新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的办学成绩单:这所扎根在广东肇庆的民办高校,在各类学科竞赛和专业技能竞赛中,斩获省级以上奖项1500余项,较2022年的160余项实现近十倍增长,创建校以来最高纪录。
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广东亚视“以赛促学”,构建“1+4”人才培养体系,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
获奖数创纪录背后的“竞赛”抓手
职业院校如何深化产教融合以满足社会需求?广东亚视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以竞赛为引擎,驱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晚上10点多,广东亚视内部270余人的“竞赛指导老师群”依然消息不断,各实训室内灯火通明。
“其他高校的学习氛围可能体现在‘人满为患’的图书馆,而我校则体现在‘热火朝天’的实训室。”该校副校长柯国凤介绍。
近年来,广东亚视大力推行“岗课赛证”融通的育人模式,形成了“校—省—国”三级竞赛机制,积极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各类职业技能竞赛,让学生通过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在实践操作和解决问题中提升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通过竞赛,可以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不但爱学、还能学好,”校长丁孝智表示,“同时还是通过竞赛倒逼老师提升教学与实践能力,最终实现学生、教师、学校的共同进步。”
创新“积分银行”实现从荣誉到精神的激励
获奖数量的提升只是“以赛促学”机制的部分成果,更重要的还有该机制带给师生们精神的鼓励和意志的锤炼。
梁诗琪是该校计算机学院软件技术专业的大二学生,也是该学院的“获奖大户”。谈及多次参赛并获得荣誉,“越挫越勇”是她最大的感触。
在2022年的一次省级比赛中,由于受比赛场地灯光、网络信号等影响,团队原本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研发出的机器狗在现场竟无法正常行动。身为队长的梁诗琪马上带领成员开展现场调试,排查原因,以各种方式推动机器狗重新运作。尽管最后未能成功,但此次比赛却带给了她深刻的印象。
“赛后我们马上总结经验,如果一次比赛不成功,我们就一直研究它为什么不行。”梁诗琪说,“比赛带给我的不仅是技术的增进,更是心理的成长和自信的提升。”。
对于带队老师而言,持续的比赛也大大丰富了自身的教学经验。杨鑫宇是该校艺术设计学院的竞赛带队教师,主要带领学生参与3D动画类实践技能竞赛。“我认为‘以赛促学’的最大亮点是能让学生快速融入项目,通过项目汲取经验,提升技术、想法和创意,无论对老师还是学生都是很好的锻炼。”杨鑫宇说。
学校创新实行“积分银行”机制,师生每次参赛获奖后学校都会根据奖项、级别形成积分,录入到师生各自的“积分银行”账户中。最终,积分将化为实实在在的奖金激励发放给师生,并成为年度评优的重要参考。“积分银行”机制大大调动了师生积极性。
打造职业技能展示季品牌升级“以赛促学”2.0版本
在该校领航艺术中心,身穿礼服的同学们正在舞台上用声音交汇成乐章,独唱、合唱、流行、古典等各种风格的音乐在此交汇,这是音乐舞蹈学院2024职业技能展示季的声乐专场。
2024年,该校职业技能展示季共举办27场相关活动,创意设计、表演艺术、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等多个专业的学生通过晚会、展览、大赛等形式充分展示技能。
作为该校一大传统和品牌活动,职业技能展示季已连续举办多年,于每年11-12月举办,涵盖网店开设装修大赛、手工艺美术作品展、个税申报大赛、草坪音乐节等内容。
除邀请师生、家长外,学校还会邀请行业导师、协会前来点评,“行业导师能提供来自企业的评价,检测展示的内容、规范是否与企业契合;校企合作项目也得以借此舞台展示,推动产教融合。”相关负责人介绍。
“下一步,我校将以培育更多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推动‘以赛促学’机制2.0版本的升级,不断优化该机制,引导学生在更多更高级别的大赛中与更多优秀学子同台竞争,打造出地方职业教育的鲜活范本,为学校和地方发展作出贡献。”丁孝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