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无人区里,他们为文物办个“身份证”
荒漠无人区专项调查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的一项,自今年4月7日启动。此次调查路线主要涉及和田荒漠地区多条古河道流域,调查线路总长度约为3000千米,计划30天完成。
胡兴军是这次“四普”新疆荒漠无人区专项调查队队长、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他也曾参加过10多年前的“三普”。谈起两次普查的不同,胡兴军认为,设备和技术的进步是最明显的。
他告诉记者,“三普”中对文物的拍照记录基本都是相机,只能以平面图的形式保存,而“四普”中,无人机广泛应用,不仅有航拍图,还有三维建模,墓葬、遗址古城的轮廓都能呈现。而且,无人机还能充当“第三视角”在探路中发挥重要作用。
信息采集更新是文物普查中的重要工作之一,“三普”时期,对信息的记录还停留在“纸质时代”,难免出现遗漏。如今,终端电子设备可以直接上传,图片信息、打点数据都能更统一、更规范地录入系统,以“必填项”的技术手段,确保提交时的信息完整。
据了解,截至5月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共调查不可移动文物11211处,其中复核9229处,新发现1982处。新疆荒漠无人区专项调查已新发现文物13处。(记者 汪亚 设计 雷心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