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为人民大众所创作和运用,是世代中华儿女表达情感、传承意志、延续审美、构筑精神的载体。近日,“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成果《中国民间文学史》(上下册)由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是视角独特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学术研究著作。
该书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教授、马克思主义民间文艺学与文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高有鹏。其专注中国民间文学发展历史研究四十余年,尤其注重通读中国古代历史典籍,坚持田野调查,曾出版多部中国神话诗学、民间文艺学研究著作,引起广泛关注。
在书中,作者以多学科理论视角,将中国民间文学发展历程置之于人类文明的宏观视野,特别强调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的关键作用。该书全方位总结中国民间文学自神话时代伊始,直至现当代的历史发展规律及特征,钩沉并阐释相关历史文献、考古发现、口述史料的当代价值意义,构画出中国民间文学思想脉络和发展历史,表现出对民间文学中民本意识的科学把握。
作者指出,中国社会“家国一体”的文化传统,融入民间文学的传承与传播机制,使民间文学既有着最直接的人民性,又因其相对稳定的传承性、社会世俗生活的实用性、跨越时代地域的变异性等特征,成为联结国家与民众、社会与个人的桥梁。民间文学能够成为中华民族全民共创共享的文化底色,源于其中千百年来积淀而成的文脉赓续与鲜明的时代性。研究并珍视民间文学,意味着以公允的立场、科学的态度、宽阔的视野与切实的方法面向民间社会,进而全面、准确地把握民间社会文化发展规律及其当代价值。
当前正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的民间文学浩如烟海,其中包含着中华儿女的聪明智慧,更包含着中华民族的情感、意志、信念与操守,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共同创造的文化矿藏。全面系统地总结中国民间文学历史发展进程,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树立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张潇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