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巴西“其他声音”网站10月25日报道,为了威慑中国,美国正在推广“无人机蜂群”等人工智能(AI)武器,其中大多数设想是不切实际或徒劳无功的,而且此举可能会加剧争端并为大规模冲突铺平道路。文章摘编如下:
8月28日,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凯瑟琳·希克斯在国防工业协会组织的会议上宣布了“复制器”项目。其中包括生产“无人机蜂群”,它可在短时间内攻击敌国境内的数千个目标。这似乎预示着一场技术战争的全面启动。
希克斯这样描述 “复制器”项目的目标:“为了领先(中国),我们将创造一种新的技术状态。在所有领域利用负担得起的自主系统,因为它们成本更低,可使更少的人处于危险之中,而且可在更短的准备时间内进行修正、升级或改进。”
或许可以将其想象为AI技术走上战场。五角大楼新战略将建立在一个重要前提之上:未来的技术军备竞赛将主要建立在制造越来越便宜、越来越强大的武器系统的梦想之上,其基础是快速发展近乎瞬时的通信、AI技术以及在短时间内部署此类系统的能力。
“先进军事技术是解决复杂安全挑战的法宝”这种观点,与五角大楼和美国军火行业过去50年的实际经验是完全相悖的。在这些年里,美国空军的F-35战斗机、陆军的未来战斗系统(FCS)和海军的濒海战斗舰等所谓“革命性”新系统都因成本超支、进度延误、性能和维护方面的挑战而备受诟病。
然而,有一点可以肯定:新技术很可能成为武器供应商的金矿,即使最终生产出的武器与宣传中的性能相差甚远。
这一探索不会没有政治挑战,例如,既要筹集“复制器”项目所需的大量资金,又要经得住航母、轰炸机和战斗机等高价值产品制造商的游说。
一众国会议员将为当前的系统辩护,确保军费开支持续流向大型军火商,流向关键选区。要解决希克斯所推崇的新系统与现有项目之间的潜在冲突,一个解决办法是:增加五角大楼本已庞大的预算,并向下一个峰值迈进,而这将是二战以来军事支出的最高水平。
长期以来,五角大楼的战略一直围绕着所谓的技术奇迹展开,如越战时期的“电子战”、至少自1991年海湾战争以来就备受赞誉的精确制导弹药。这些神奇武器面对的是武器装备相对较差的对手。
对于中国这个大国对手来说,问题就完全不同了。寻求对中国的决定性军事优势,并有能力打赢一场针对有核国家的战争,很可能被视为愚蠢之举。因为这么做更有可能挑起战争而非防止战争,从而给所有相关方带来潜在的灾难性后果。
也许最危险的是,推动AI武器的大规模生产只会增加未来战争在没有人类干预的情况下变得过于惨烈的可能性。对这类系统的依赖也会增加出现技术故障以及AI决策失误的可能性。
强调新武器而不是创造性外交和明智的政策决定,是未来几十年的灾难根源,必须找到更好的办法。(编译/刘丽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