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国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大会现场。图片来源于网络
新华网北京3月26日电(陈延特)3月23日,以“创新、融合、突破”为主题的2024中国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大会在苏州相城区举行。大会邀请了孙凝晖、赵沁平、卢锡城、郑纬民、胡事民、蒋昌俊等6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众多政产学研代表,围绕“以数字经济为支撑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全面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这一话题进行探讨交流。
中国计算机学会(CCF)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凝晖表示,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加快发展,数字技术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其中,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规模达到5000亿,企业数量超过4300家,以大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实现了巨大的突破,大模型的应用正在从互联网产业、创意、文娱、金融等领域,进入装备制造、医疗健康、工程设计等实体领域赋能千行百业,人工智能技术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形态。他认为,自国家数据局成立以来,加大力度推动数据要素市场,统筹提升东数西算工程的整体效能,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正在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打造数据基础设施新的底座。
据介绍,中国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大会(CCDE)是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的首个面向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大会,同期还举办了数据要素、信创与安全、大模型算法、智能网联汽车、数字金融、数字文化、智能建造、数字贸易8场分论坛。学会发挥专业社会团体优势,解析相城区及苏州市数字产业集群的需求与特点,助力地方产业的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发挥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是支撑数字经济的关键要素。去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支持意见》,在数据产权制度、数据要素流通交易、数据价值挖掘与收益分配、数据要素安全监管治理、多元生态体系构建等方面做出部署。
江苏省数据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万军介绍,今年1月,江苏省数据局正式挂牌成立,拟开展数据条例立法、数字经济创新载体培育、数字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意见制定,促进社会重大场景创建、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和数据开发利用场景打造等一系列工作,加快构建和完善适应数据特征,彰显创新引领的数据基础制度,充分挖掘数据要素潜能,助力推动数据要素产业加速聚变成群。
苏州以制造业立市,“2023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了4.43万亿,位列全国第二,拥有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先进材料三大万亿级产业。”苏州市副市长张桥介绍,在2021年至2023年三年间,推动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全覆盖,扶持了一批数字产业、企业,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值占GDP比重超过16%。他表示,未来三年,苏州市将以新兴工业为抓手,打造第四个万亿级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要达到5万亿。
在2022年,苏州市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苏州大数据交易所落户相城区。今年新春伊始,相城区苏州大数据产业街区正式开工,力争打造苏州大数据产业发展的驱动引擎和长三角大数据资源要素的汇聚高地。一系列动作表明,苏州相城区已经把数字经济作为高质量发展,实现转型跨越的新赛道、主赛道。
会上苏州市相城区区委书记沈志栋介绍,全区每万家法人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数居全市第一,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上升至16.8%。他表示,相城区长期以来坚持数字赋能产业,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向智能建造、智能家居等转型,集中力量打造智能车联网,数字金融等新兴产业,提前布局新能源,低空经济,大数据算力等未来产业,目标在3年内形成3个千亿级、3个五百亿级和X个百亿级的产业集群。
现场,《2023年度中国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报告》、苏州市城市算力网规划暨东数西算三大典型应用场景等先后发布,从不同角度探索数字经济发展新路径。同时,现场举行了苏州市人民政府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战略合作签约;苏州市大数据集团与中国信通院、赛迪研究院、新华网等合作伙伴的生态合作项目签约;涵盖数据服务、数字金融、数字制造多领域的56个产业项目现场签约等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