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鄂州市襟江抱湖枕名山,86.9公里长江岸线依境而过,119个大小湖泊点缀其间,153条大小河流纵横交错,西山、莲花山、葛山峰峦叠翠,绿色始终是鄂州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近年来,鄂州高标准、大力度谋划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以绿色之笔描画“美丽鄂州”新图景。
持续实施长江大保护
作为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鄂州扎实推进长江岸线专项整治、生态修复治理。
今年8月,鄂州市印发《鄂州长江高水平保护提质增效行动方案》,安排部署9个专项行动,持续改善长江生态环境和水域生态功能,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实现高水平保护。
眼下,樊口武昌鱼公园色彩斑斓,层次丰富,被市民喻为鄂州的“橘子洲头”。
历史上,长江干线樊口段聚集着众多中小企业和砂石码头,内河水系周边还有不少废弃工厂,当地生态环境一度恶化。
2018年,由中国一冶承建的湖北省长江大保护投资最大的单体项目——樊口江滩综合整治工程启动,沿江中小企业、砂石码头或迁建或取缔,让路长江大保护。
去年,项目堤外部分主体工程建设完成,并向市民开放。积5年之功,昔日饱经水患、生态环境恶劣的樊口江滩焕然一新,重现“百里樊川、玉带萦回”美景。
去污还绿,拒黑植绿。数年来,在长江干流鄂州段,非法码头被拆除,敏感工业园区被迁出,非法采砂船无处遁形,长江生态屏障越筑越牢。目前,长江干流鄂州段水质长期保持在Ⅱ类标准。
全面推进流域综合治理
鸟鸣山幽,鲜氧漫溢,走进汀祖镇岳石洪村,山居慢生活气息扑面而来。然而,秀美风光的背后,有着一段曲折的生态修复史。
岳石洪村是泉塘港流域内的一个行政村。上世纪70年代,铁矿开采在当地兴起,最终导致生态环境急转直下。
进入新世纪,岳石洪村从封山育林起步,10年间将森林覆盖率提升至81.2%。紧接着,汀祖镇探路全域国土综合整治,泉塘港小流域综合治理随之提速。
驱车从岳石洪村出发,沿泉塘港往下游前行,一路草木繁茂,溪流潺潺。据介绍,目前泉塘港流域污染问题已基本解决,生态环境改善明显,为后续发展筑牢了绿色基础。
泉塘港流域治理是鄂州全面推进流域综合治理的缩影。去年,鄂州市出台《鄂州市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在省级二级流域基础上,划定梁子湖、洋澜湖、南迹湖等4个三级流域单元和8个四级流域单元,制定安全管控“花马湖负面清单”和四化同步“正面清单”。
在此基础上,全市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持续推进花马湖流域综合治理,实施花马湖泵站扩容、中小河流治理等项目,保障流域和花湖国际机场水安全;启动洋澜湖流域综合治理一期管网攻坚工程,着力改善洋澜湖水生态环境;贯彻落实《梁子湖水质改善问题整改细化工作清单》,持续强化入湖水系和排口治理、围网种草等措施,不断巩固梁子湖水质稳定向好趋势。
探索打通“两山”转化通道
2022年11月,鄂州市启动鄂东南首个跨市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改革试点,与大冶市联合开展高桥河跨市断面生态保护补偿。双方约定,上游来水水质达到或优于目标要求,下游地区向上游地区提供资金奖励;如上游来水水质劣于目标要求,则上游地区向下游地区提供污染补偿。
对鄂州而言,生态补偿早已有之。早在2016年,鄂州市就在全国率先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先行先试开展生态价值工程,围绕科学评估核算生态产品价值、培育生态产品交易市场、创新生态产品资本化运作模式、建立制度保障体系等方面进行探索实践,初步构建了促进生态产品供给和价值实现的长效机制,取得了良好成效。
推进生态价值工程中,鄂州市制定生态补偿相关制度,在3个行政区之间探索横向生态补偿。其中,梁子湖区因其溢出的生态服务价值,累计获得生态补偿资金超过2.4亿元。
同时,鄂州市还制定出台《鄂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鄂州市绿色发展指标体系》《鄂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等多项制度,将生态服务价值指标纳入各区年度考核,推动生态责任制度化,建立保障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文:黄朝晖 图:方仲华、戴勋、王奕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