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4日电 由中共海淀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联合主办的“传承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研讨会”3日在海淀区政府成功举办。
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中国科学院原党组副书记、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郭传杰,“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院士之女、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钱民协,科技部人才与科普司原二级巡视员、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邱成利,中国科普研究所原副所长、研究员郑念,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院务委员、科学技术史系教授刘晓等专家围绕“两弹一星”精神的历史内涵和时代价值、如何创新发展海淀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等内容展开交流。研讨会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智能情报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研究馆员杨琳主持。
开幕式上,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王怿、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副主任张智雄分别致辞。
王怿阐述了海淀区委宣传部高度重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等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作为重点工作部署,并介绍了传承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主题活动的整体工作安排。
张智雄分析了传承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的时代价值,并介绍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相关情况。
郭传杰总结了中国科学院在“两弹一星”决策、研制和“两弹一星”精神的提出中的历史贡献,从实现建设科技强国的历史使命、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市场经济大环境等角度分析了“两弹一星”精神的当代价值,并提出了具体建议。
杜祥琬指出,工程科技领域的重大战略决策对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意义非凡。他分析了取得“两弹一星”等历史成就的重要影响因素,建议应在新时代高度重视“两弹一星”精神,并把传承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以及其中蕴含的科学家精神作为文化软实力和基本建设予以高度重视。
钱民协指出父母前辈们的共性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这也是“两弹一星”精神的底色。海淀区作为“两弹一星”的重要发源地,作为高新技术及企业的聚集地,弘扬、传承“两弹一星”精神格外有意义,并从加强面向青少年学生的宣传活动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建议。
邱成利指出,“两弹一星”精神是科学家精神的源泉和生动体现,并从创新制度建设、非正式制度建设、创新文化融合、优化创新氛围、完善创新体系等角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郑念指出,“两弹一星”精神是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的价值内核,是海淀区打造科学文化高地的核心和地标,并提出“以青少年为重点人群,整合资源,协同发力,建设科学文化高地”等发展建议。
刘晓从现代科学的国家化与国际化、科学家与科研机构的大本营等方面解读了“两弹一星”精神的深刻历史内涵。
据悉,本次研讨会是中共海淀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联合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原子能科学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等单位举办的传承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系列主题活动的首场活动,随后还将在大中小学校、文化中心、高科技园区等地举办3场科普报告会、3场主题展览及巡展等活动。传承与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主题系列活动是中共海淀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科技公民”培育项目之一,致力于大力发扬中关村科技创新精神,用科学精神培育时代新人,助力海淀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