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器官移植团队在24小时内成功完成了9台高难度大器官移植手术,包括心脏移植手术与肺脏移植手术各一台、肾脏移植手术4台、肝脏移植手术3台,创造了医院乃至全新疆器官移植工作的纪录。24小时的生命接力,不仅凝聚了捐赠者家庭的大爱,更展现了手术团队精湛的医术。经过一周时间,9位患者都已回到普通病房,正在康复中。
术前协调会
多学科协作,打开“生命通道”
这场生命接力始于一次紧急通知:4月30日,4位器官捐献者捐出了自己宝贵的器官,且经过评估和系统配型,与多位患者匹配成功,由自治区人民医院承担移植工作。
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自治区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杨毅宁主持移植工作,器官移植团队及相关科室立即响应,全体成员紧急集结,从星夜兼程的器官获取,到争分夺秒的手术救治,每个环节都迅速而有条不紊地进行。
每台器官移植手术的成功都是多学科协作的成果。医务部、护理部、药学部、医疗器械中心、重症医学科、麻醉手术中心、临床检验中心、医学影像中心、超声科、后勤服务中心等多个科室联手,为手术团队提供全力支持。
麻醉科医生是手术中的“生命守护者”,他们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需求,精确控制麻醉剂量,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生命安全。器官移植手术麻醉的难度更高,因为器官衰竭患者的身体状况更为脆弱,需要麻醉医生时刻监测并调整方案。
重症医学科则在术后承担着患者的监护和治疗工作,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检验科为手术提供准确的检验数据,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协助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正是各个科室之间的紧密配合、无缝衔接,才让器官移植手术得以顺利进行。
手术现场
挑战技术难关,填补区域医疗空白
在这次器官移植手术中,几位患者病情特殊,自治区人民医院器官移植团队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多次讨论,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
两位肝移植患者病情复杂凶险,一位由于肝硬化反复出现消化道出血和大量腹水,曾接受过TIPs支架手术,形成门静脉血栓,移植新肝脏时,门静脉血管重建遇到很大困难。另一位为肝癌、肝硬化患者,接受过多次肝癌射频消融和介入治疗,腹腔粘连较重。肝移植外科团队凭借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技术,克服重重困难,3台肝移植手术于12小时内顺利完成。
4台肾移植手术中包含两台儿童肾移植,两位患者分别是15岁和16岁,由于肾衰多年,孩子们发育迟缓,身体条件仅相当于十二三岁,血管和输尿管都十分纤细,手术吻合时需要高超的技巧。泌尿中心肾移植团队迎难而上,细如发丝的血管被一一缝合,12小时内,中心连续完成了4台肾移植手术。
近年来,自治区人民医院团队成功开展了多次高难度或创新性的器官移植手术,这些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医院在器官移植领域的技术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为今后类似病例的治疗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多学科讨论
践行医者使命,传递生命希望
手术第二天就是5月1日,器官移植团队放弃整个“五一”小长假,每天查看9位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多学科讨论,全力保障患者术后康复。
5月6日,接受心脏移植的患者已可以下地活动了,捐献者的心脏在他胸腔内跳动,开始了一段全新的生命旅程。他激动地说:“感谢捐献者的无私大爱,感谢医生和护士们,是大家的共同努力给了我新生,我会更加积极生活,热爱生命,不负大家对我的无私关爱与付出。”
自治区人民医院是疆内唯一同时拥有心脏、肺脏、肾脏、肝脏4大器官移植资质的医疗机构,器官移植团队深知每台器官移植手术都承载着患者全家的殷切期望。手术前后,医护人员不仅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还给予他们心理上的支持和关怀,始终用实际行动传递着生命的希望。
同时,团队一直积极宣传器官捐献的意义,倡导社会文明风尚,让更多人了解并支持器官捐献事业。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让团队在器官移植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更多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24小时完成9台器官移植手术,自治区人民医院器官移植团队又一次用实力和担当诠释了医者仁心。未来,医院将继续秉持“生命至上”的理念,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加强多学科协作,为新疆器官移植事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用医者仁心续写华美的生命奇迹新篇章。(麦尔当·艾力木 张英才 邢靓 马力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