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中,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作为一种创新的投资工具,已经走过了二十个春秋。自2004年华夏基金推出境内首只ETF——华夏上证50ETF以来,ETF在中国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式发展。二十年间,ETF以其独特的优势“一路生花”,成为了投资者参与市场、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重要途径。11月7日,华夏基金在北京举办“一年一度指数大会”,华夏基金总经理李一梅出席活动并发表演讲。会上,华夏基金发布了《ETF20周年指数基金投资者洞察报告》,并推出指数投资服务平台——红色火箭。
华夏基金总经理李一梅表示,过去二十年,ETF从一个创新品类到如今资本市场上资金流入的“主要阵地”,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并非是一路坦途,而是监管、交易所、各方从业者、媒体以及同业伙伴们勠力同心、厚积薄发的结果。作为创新产品,ETF能够突破开发、创设、落地的重重关卡,离不开监管和交易所极具魄力、积极推动制度创新,为ETF发展“筑基”并一路呵护至今,使ETF得以茁壮成长。此外,ETF生态圈各位伙伴齐心协力为其 “添翼”,使ETF发展得以被按下加速键。首先是券商伙伴毅然投身,成为ETF客户培育及服务的主力军;在发展的征途中,越来越多基金管理人加入参与,不断壮大中国ETF的队伍;随着银行、第三方代销机构伙伴的相继加入,带来新的视角和理念,不断优化ETF产品和服务;与此同时,媒体伙伴对ETF的关注和报道,让ETF生态圈更为丰富,也更具活力。李一梅强调,无论回望来路还是展望未来,最当感谢的还是一路同行的投资者。多年来,华夏基金始终以投资者为中心,不断升级指数研究体系、拓展指数服务体系、优化指数策略体系。她认为,如何更好地理解投资者指数投资需求,了解其投资偏好,提升其投资获得感,是站在当下更需要解决的问题。在ETF事业的未来征途上,华夏基金将初心不改,和社会各界携手,共同推动指数基金市场健康发展,为资本市场市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适逢ETF在中国诞生二十周年之际,华夏基金通过广泛的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制作并发布了《ETF20周年指数基金投资者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华夏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轩伟在会上进行了报告解读。轩伟指出,华夏基金深耕“指数化投资与客户服务”的道路已走过二十年,在ETF产品布局和创新方面始终走在行业前列。报告的编制旨在通过系统性分析了指数投资者的现状、特点,为投资者提升盈利体验提供实用参考,为研究机构、媒体、资管行业和监管部门提供新的分析视角。华夏基金希望与各界携手,共赴ETF发展的星辰大海。
谈及指数投资服务平台红色火箭开发创设的初心,李一梅指出,“将复杂留给自己,把简单交给客户,用尽全力让客户的投资毫不费力”是华夏基金ETF产品和服务的核心要义,这一理念也延伸到了红色火箭中。作为一份庆贺ETF二十周年满怀心意的礼物,华夏基金希望红色火箭能够帮助投资者在指数投资中有更多的收获感、幸福感,真正实现“简单投资,美好生活”。
注:规模数据来自上交所、深交所、Wind,截至2024.9.30,“连续19年”指2005-2023,“年均规模”指当年各季度规模算术平均,华夏基金于2004.12.30推出上证50ETF(510050)
风险提示:本资料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以上内容不构成个股推荐。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管理人不保证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市场有风险,入市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