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便民水果摊前瓜果飘香,傍晚的曲江池畔清扫车沿着绿道画出优美弧线……2025年,西安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将以“六个打造”为目标,通过“多维发力”重塑城市治理格局,用“精治善管”为城市“织锦”,不断提高城市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慧化、法治化水平。
改革破题:重塑城管“骨骼”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做好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工作意义重大。
今年西安城管将整合执法力量,结合特大城市转变发展方式机制改革,从“根子”上解决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制度性短板,调整优化城管执法部门及其下属单位机构职能。围绕城市道路和临街空间管理,厘清市、区管理范围和权责,推进城市道路一体化运维,建立全链条、全覆盖、全要素管理新机制。
启动《西安市“十五五”城市综合管理规划》编制,加快推进燃气、供热等专项规划编制。建立市区两级指挥调度体系,推行“一线指挥+现场处置”工作模式,统筹解决城管执法工作中的重大事项。运用“地下一张网”“地面一张图”及“耦合平合”,有效推进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和作业协同。
民生工程:点亮“城市烟火”
今年西安城管将统筹推进8个方面25项具体任务落实,实施燃气管道互联互通、老旧管网更新改造等54个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燃气风险防控水平。为城市血管做“微创手术”,全年更新改造老化燃气管道542公里。
同时实施市政供热管网更新改造、管网互联互通、智慧化平台建设等91个项目。计划全年新增污水源热泵供暖面积约50万平方米,改造老化市政供热管网27公里,不断增强城市综合保障能力。
开展市政焕新计划,为快速干道桥梁、未央路立交桥、广运桥、灞河新桥等桥梁“强筋骨”,为钟楼地下通道“穿新衣”,为25条城市道路照明设施进行提升改造。
在“公园城市”建设方面,全面建设或改造不少于20座口袋公园或儿童友好型公园,建设不少于30公里森林绿道。拓展城市公园服务功能,推动公园“+健身”“+文化”“+消费”场景等创新实践,开放共享城市公园不少于45个、共享城市绿地不少于300公顷。
精细治理:织造“民生锦缎”
西安将围绕“美化、净化、序化”要求,开展市容秩序专项整治,疏堵结合整治违法占道经营。搭建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数据监管平台,利用科技手段强化共享单车管理。新增人行道非机动车停放区域不少于1000个。推进机械化清扫保洁,规范开展城市道路积尘负荷检测。提前谋划、充分准备,扎实做好极端天气应急处置。新建改造公厕254座,并不断拓展公厕服务功能。
规范垃圾分类工作日常运行监管,提高末端处理设施运行效能;聚焦前端收运环节监管,将厨余垃圾分出量提高至 1300吨/日,提升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完善“村收集、镇街转运、区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巩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成效。
推进1000平方米以上餐饮单位油烟在线监测设备安装和联网运行,提升餐饮油烟排放智慧监管和闭环整改能力,实现从人防向技防转变。
便民惠民:打造“民心城管”
2025年,西安城管将进一步深化“城市管理面对面,服务群众进社区”活动,加强与社区、物业的协作配合,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积极为群众提供“一件事一次办”服务,健全并联审批工作机制,加强电子证照应用,推动线上线下有机融合,实现“一件事”高效办。推行轻微违法行为首违免罚清单化管理,取消牌匾标识设施设置“审查登记”,严格控制涉企检查。支持燃气企业市场化整合,组织开展许可证年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加强西安城管便民生活地图宣传,拓展开发赏花地图、装修(零星)垃圾清运预约、燃气零售点查询等功能。
城市管理不仅要擦亮城市“面子”,更要温暖市民“心窝子”。2025年,西安城管以“归零心态”再出发,用项目杠杆撬动民生改善,凭精细管理提升治理效能,靠法治建设树立文明标杆。不仅要让城市“美起来”,更要让市民“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