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来,“千万工程”取得明显成效,为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我们要学习好运用好“千万工程”经验案例,进一步树牢正确政绩观,努力以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交出更加优异的答卷。
把握“大”与“小”的关系,要有“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人民政绩观。“工作为谁而干、政绩为谁而树”,这是政绩观的首要问题。“千万工程”实施之初,就围绕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环境脏乱差等各类民生问题,从“污水革命”“垃圾革命”“厕所革命”等件件小事着手,把群众身边的小事当成天大的事,从而得到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和拥护,推动万千村庄实现了村容村貌的美丽蝶变。“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民生小事也是“国之大者”。新征程上,党员干部要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不要热衷于搞“大手笔”、上“大项目”、铺“大摊子”,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下足“绣花功夫”,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才能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把握“显”与“潜”的关系,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无我政绩观。“显绩”看得见、摸得着、见效快,“潜绩”不显山、不露水、见效慢。党员干部如何处理好“显绩”和“潜绩”的关系,不仅是政绩观问题,更见人品官德、党性修养。“千万工程”既做显功,又做潜功,不仅在改水改厕、村道硬化、绿化亮化等“看得见”“见效快”的地方下功夫,也在治理体系构建、乡村产业培育、乡风文明建设、文化传承发展等“看不见”的地方下功夫。“看不见的政绩”同样耀眼。新征程上,党员干部要有“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政绩观,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既要做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把显功做实,把潜功做细,不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把握“远”与“近”的关系,要有“一张蓝图干到底”的实干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是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政绩观。把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美景,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必须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久久为功、善作善成。2003年“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浙江二十年如一日,一任接着一任干,一棒接着一棒跑,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引领进步,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深化提升,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迭代升级,“千万工程”跑出了乡村振兴加速度。越是长久基业、长远大计,越要循序渐进、稳扎稳打。新征程上,党员干部要干在当下、着眼长远,克服急功近利、急于出成绩的心态,防止不切实际的“换赛道”“留痕迹”,延续好的做法,保持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发扬“钉钉子”精神,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接续奋斗、干在实处,跑好历史的“接力赛”。
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用心学好“千万工程”这个生动教材,树牢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埋头苦干、真抓实干,奋发有为、不懈进取,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新时代政绩,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南昌高新区组织与人力资源部 饶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