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第五届易水学派传承创新发展大会在河北省易县恋乡·太行水镇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医药专家学者、中医药从业人员、企业等200余人参加会议。
此次会议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易水学派研究分会、河北省中医药学会易水学派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设主论坛和6场学术报告论坛。旨在通过学术交流研讨,进一步推进易水学派中医药传承与创新,持续促进易县中医药事业和医养康养产业长足发展、有力助推保定市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
保定市政府党组成员、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马义民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保定高度重视卫生健康工作发展,不断深化中医药产业的培育与发展,出台一系列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政策举措。易县将易水学派创始人张元素及学派核心思想提炼成了“易水中医诊疗法”,成功申报市级非遗,并指导运用于临床,县域内各优势专科中医特色明显。
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会长吴刚表示,河北是中医药文化大省,金元时期的两大中医学派“河间学派”“易水学派”均起源于此。易县作为中医“易水学派”的发源地,培养出众多基层中医骨干,对于发展中医、繁荣中医、更好服务群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张伯礼在致辞中表示,“易水学派”文化源远流长,对后世医学发展影响巨大。易县自2016年以来已经先后举办多次研讨会,很大程度推进了“易水学派”学术思想研究与创新发展进程。各级易水学派学会要加强“易水学派”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探索,为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贡献易水学派力量。
活动上,张伯礼等专家学者共同为“易水学派医养康基地”奠基。据了解,“易水学派医养康基地”规划总占地1000亩,预计建设周期为四年,旨在成为中医易水学派链接多产业成果转化的桥梁,助力易县康养旅游产业发展。“易水学派医养康基地又不仅仅是一个项目,更是企业对文旅行业融合康养产业的新探索和实践。”河北百悦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张翔宇表示。
学术报告环节上,张伯礼、王成祥、姜泉教、方朝义、张维骏、李福海6名专家学者围绕易水学派诊疗八法、传承创新与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等内容作学术报告。
此外,大会还举行了易县易水学派博物馆揭牌仪式。该博物馆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通过中医药科普观影室、中草药标本展区(道地药材、珍稀中药)以及易县中医药文化主题浮雕墙+展板+展柜+多媒体触摸查询屏等形式全面介绍易水学派的发展历史、代表著作、学术观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