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浙江省舟山市召开《舟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成果发布会。
据悉,《规划》是舟山市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市和具有群岛特色的现代海洋城市的空间发展指南和可持续发展蓝图,是促进舟山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和实施高效能空间治理的重要手段,对指导舟山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规划》严格落实上级下达的控制线划定指标,科学合理划定了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目前,舟山通过三轮试划后形成的“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已于2022年9月30日获准启用,划定永久基本农田14.51万亩,生态保护红线6980.94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4263倍以内。“‘三区三线’的划定对于陆海统筹优化舟山全域国土空间格局具有重大意义。”舟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针对舟山每年可能面临的台风侵扰问题,《规划》就城市安全应急保障方面,主要从提高防灾设施规划建设标准、建立健全综合防灾管理体系、优化各类防灾减灾措施三方面进行考虑。以完善区域综合防灾协调机制为例,舟山规划布局市级综合防灾指挥中心1座,规划布局城市消防站共43座,其中包括陆上消防站39座和海上消防站4座。规划保留市级救灾物资储备仓库(浙东救灾物资储备库)。规划市级公共卫生中心1座、市级急救中心1座。
在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和系统利用方面,《规划》提出构筑“双核、双廊、五片、多点”的市域历史文化保护格局。以定海历史城区及周边遗产资源构建历史文化保护核心和以普陀山为核心强化佛教文化保护形成舟山历史文化保护的“双核”,重点打造海上丝绸文化遗产廊道和陆海朝圣文化遗产廊道“双廊”,形成马岙-白泉新石器时代文化等五片文化遗产集聚片,同时按照相关规定严格保护各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海防遗迹、水下文物等,形成覆盖全市域的历史文化保护网络,全面提升对历史文化要素的保护能力。
此外,为抓好群岛型城市的耕地保护工作,《规划》明确舟山市耕地保有量任务为20.88万亩。同时,精准管理永久基本农田,把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逐地块上图逐级分解下达,并运用“耕地智保”应用场景进行数字化管理,提升“田长制+耕地智保”应用场景实效,完善海岛田长制巡查、考核等配套制度,以数字化推进“人防+技防”闭环管控,扭转悬水小岛执法力量弱势。
“舟山将聚焦建设现代海洋城市和落实‘985’行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海’系统治理,整体构建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舟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邱巧怡 韩岑妤/文 舟山市委宣传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