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福州1月16日电(刘丰)2025年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家政服务员、护工护理员等都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都应当得到全社会的尊重,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让他们职有所属、劳有所获、心有所安。这些新就业群体的权益如何保障?今年福建两会期间,人大代表们纷纷支招。
解开超时“紧箍咒”
为外卖骑手按下“减速键”
在省人大代表陈如金看来,平台的配送时间限制一直是外卖骑手身上无形的“紧箍咒”。“据统计,只有20%左右的外卖骑手准时率能达到100%,这说明超时现象在外卖配送过程中十分普遍。” 陈如金说,为了完成配送指标,外卖骑手在抢单、接单后往往忽视交通安全,超速、逆行、不按规定道路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屡见不鲜。
如何为他们按下“减速键”,堵住“争分夺秒”背后的安全漏洞?陈如金认为,平台算法倒逼外卖骑手越跑越快,要改进算法让配送员“喘口气”。同时,要建立阶梯激励机制,合理化确定订单数量、准时率、在线率等考核要素,适当放宽配送时限,顾客差评改扣款为扣分,增加安全出勤、获评模范事迹等加分项,充分尊重新业态从业人员的劳动权益,缓解“差评焦虑”。
“一旦发生事故,外卖骑手往往因与平台和站点之间的法律关系不明而陷入救济难题。”陈如金建议,相关主管部门要指导平台或站点在与从业人员签订合时明确相关救济方式,并为从业人员缴纳一些可以抵御交通安全风险的保险等。
分场景“小灵快”立法
规范网约工工作时间
“面对新就业形态带来的变化,我国劳动法律体系存在时间差、空白区。”省人大代表韩韬轶建议从立法层面规范平台企业用工制度,保障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等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韩韬轶介绍,现有社会保障体系往往是以劳动关系为前提,但多数网约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没有与平台确立劳动关系,属于未纳入劳动法保护的劳动者,因此他们在享受社会保险、休息休假等法定基本劳动保障时有一定的困难。“现阶段,这些劳动者的工资、工时、休息休假及劳动强度等基本劳动权益主要取决于平台的制度规则、平台算法、考核指标和奖惩要素等,有别于传统的劳动标准。”
“劳动者普遍希望平台管理更规范、更人性化、更加公平。”韩韬轶说,目前国家对平台监管及相对应的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立法还在探索阶段,现有的政策只是对平台进行行政指导和引导,不具有强制约束力。
对此,他建议,福建率先探索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立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涉及主体众多,商业模式、用工形态等都不一致,建议可以通过分场景‘小快灵’立法,规范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有关公平就业、薪酬支付、工作强度、安全卫生责任制、社会保险、职业伤害等具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