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健康领域,卒中,这一俗称“中风”的疾病,正以惊人的态势影响着无数人的生命健康。作为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卒中每年约有1200万新发病例,700万人因之失去生命,而9400万幸存者则不得不面临长期残疾的困境。它主要分为缺血性卒中(因血管阻塞引发,占比约85%)和出血性卒中(由血管破裂导致)两类。其中,房颤(心房颤动)患者由于心律不齐,极易形成血栓,其卒中风险是非房颤患者的5倍之多。更为严峻的是,房颤常常悄无声息,多数患者直至卒中发作后才惊觉患病,这无疑让卒中的防治工作雪上加霜。
近日,全球健康科技领导者飞利浦和世界卒中组织联合发起呼吁行动,为卒中诊疗带来了新的曙光。聚焦卒中诊疗技术的创新突破,飞利浦在活动中展示了其最新的AI驱动医疗设备、可穿戴监测技术及全球合作成果,吸引了医疗界、政策制定者和技术专家等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AI与影像技术:为卒中诊疗按下“加速键”
在呼吁行动中,飞利浦展示了其结合人工智能(AI)的CT和MRI技术,这些技术为卒中诊断和治疗效率的提升带来了重大突破。借助AI,CT成像的图像清晰度大幅提高,医生能够更轻松地发现微小病灶。特别是在超早期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中,飞利浦的光谱CT技术可在病发4小时内快速识别,极大缩短了诊疗时间,为患者争取到更多治疗机会。此外,该技术还能更迅速、精准地评估脑灌注,助力医生制定个性化治疗决策。
在卒中后评估方面,这些技术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溶栓或取栓术后,飞利浦的光谱CT能准确区分出血转化与碘对比剂渗漏。在出血性脑卒中的诊疗中,AI 技术可帮助医生快速确认是否存在活动性出血点,为抢救赢得宝贵时间,同时还能评估动脉瘤风险,帮助医生提前识别潜在危险,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诊疗效率,还提高了治疗的精准度和患者的预后效果。
飞利浦新型MR融入AI技术后,工作流更高效,技术更精准,在脑血管疾病的预防筛查及卒中的全临床路径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成为卒中诊疗的有力 “利器”。在精准诊断上,其赋能的超高b值及准3D扩散加权成像技术,能获取更高质量的图像和更快的扫描速度,在超急性(<3小时)脑梗塞及复杂脑结构区域的精准诊断、微小病变的检测上极具价值。同时,通过不断优化扫描序列和AI重建算法,飞利浦的先进技术已能实现快速扫描,将原本30分钟的检查时间缩短至5分钟,大大提高了对急性卒中患者的救治效率。
在中国,卒中是严重威胁国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卒中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每年新增患者数量庞大。不过,中国在卒中防治工作上成果显著。中国卒中学会等相关组织积极推动卒中防治事业发展,在卒中诊疗规范、科普宣传等方面做出诸多努力。在一些大型医疗机构,先进的卒中诊疗技术和设备广泛应用,救治效率和患者预后得到明显改善。
脑卒中神经学家,世界卒中组织(WSO)董事会成员Sheila Martins教授强调:“每延迟一分钟治疗,患者可能失去190万个脑细胞,时间就是大脑,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逆转结局的关键。”这一观点深刻揭示了快速、精准诊断在卒中治疗中的核心地位,也凸显了飞利浦AI影像技术的重要价值。
除了CT和MRI技术,飞利浦的ePatch可穿戴心电监测贴片也展现了其实用价值,这款小巧的设备仅有硬币大小,却拥有强大的功能。它能够连续监测心律长达14天,监测时间大幅延长,能够捕捉到常规短时间记录中极易遗漏的不规则心律。其搭载的AI算法更是表现卓越,能识别房颤等20余种心律失常。
巴塞罗那医院神经科主任,教授 Marc Ribo博士介绍说:“过去患者需要住院长时间观察,现在借助ePatch,患者居家即可完成监测,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还节省了30%的医疗成本。”这一创新不仅提升了医疗效率,还缓解了医疗资源紧张的问题。
在中国,飞利浦医疗推出的ClarityIQ同样表现出色。ClarityIQ是搭载四大图像优化核心技术的高清影像平台,已完成37项临床研究,纳入196,68位患者样本进行临床验证。基于临床术式的高清技术,它能自动实时运动补偿,有效降低DSA图像移动伪影;空间降噪技术大幅度降低图像背景噪声;更强大的图像增强能力,可更灵活地调整图像的对比度、亮度和锐利度。其拥有超过500个参数优化的高清参数模型,可根据医生的偏好定制化图像风格。高清影像闭环轻松执行多任务图像处理,使得系统可以更大量、更快速地处理图像及数据,从而实现实时高清影像,为卒中的精准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的影像支持。
推动全球合作与远程医疗,助力卒中护理“无缝连接”
在全球范围内,飞利浦积极开展合作,致力于改善卒中护理的可及性和质量。其与世界银行、乌克兰卫生部合作的“全国卒中护理升级项目”成为本次活动的焦点之一。该项目通过在乌克兰部署AI影像系统,并对500余名医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
这一成功模式正逐步向其他地区推广。在印度尼西亚,面对16000个岛屿医疗资源分散的难题,飞利浦计划借助AI分诊系统与无人机配送网络,探索全新的卒中护理解决方案。飞利浦首席医疗官Carla Goulart Peron博士透露:“AI将帮助我们决定哪些患者需要直升机紧急转运,哪些可以通过远程医疗进行治疗。这一举措有望打破地理限制,让偏远地区的患者也能及时获得有效的救治。”
“伴随科技的持续进步,诸如飞利浦这类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设备被引入我国,这对卒中诊疗工作有着积极且深远的意义。不过,我们也必须充分考虑国内卒中患者基数庞大、地区间差异显著等实际情况,进一步优化本土卒中诊疗体系,加大对基层医疗人员的培训力度,从而实现整体救治水平的提升。”专家指出。
在世界卒中日,飞利浦与世界卒中组织(WSO)发布合作声明,共同呼吁政府和社会对卒中疾病的关注与改革,推动卒中诊疗能力的建设与提升,共同为改善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努力。飞利浦于全球范围内发起WE-TRUST临床研究,针对早期疑似大血管闭塞的卒中患者,相信“直接转移至导管室”(DTAS)有着重要价值。时间就是生命,飞利浦推出一站式卒中解决方案助力术者快速有效实施DTAS。国内专家对于此类先进理念和技术持开放和接纳态度,同时强调要基于中国国情进行优化和推广,让更多卒中患者受益。
构建全病程管理生态,为更多患者提供及时、有效救治
在活动上,联合政策文件《卒中护理的革命性变革时刻》为全球卒中护理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份文件提出了六大倡议,涵盖了增加卒中中心投资、推广机械取栓术、改革医保支付模式等多个关键领域。WSO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仅3%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能接受取栓术,在医疗资源相对丰富的欧洲,这一比例也仅为7%。这表明,在全球范围内,卒中治疗的可及性仍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
Sheila Martins教授指出:“投资急性卒中护理的回报率高达1:10,即使在中低收入国家,取栓术也能显著降低长期护理成本。”这一观点充分说明了加大对卒中护理投资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基于此,飞利浦与WSO计划在2025年前推动30个国家将卒中单元纳入基本医疗体系,这一目标的实现将为更多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
随着AI、远程医疗与介入技术的深度融合,卒中正逐渐从人们眼中的“绝症”转变为“可逆疾病”。飞利浦在这一变革中不断探索前行,其下一阶段目标是构建全病程管理生态。这一生态涵盖从AI预警、快速诊断到康复监测的各个环节,旨在将卒中死亡率再降低25%。
“我们不再满足于让患者‘幸存’,而是追求让他们真正‘康复’,回归正常生活。” Carla博士总结道,“这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全球协作的胜利。”在未来,随着各方的共同努力,相信卒中诊疗将迎来更加光明的前景,为全球数百万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和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