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28日电(赵海军)“全国在用算力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83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达246 EFLOPS,位居世界前列;城域算力节点间1ms时延保障能力逐渐形成,区域集群到周边主要城市间5ms时延保障能力广泛覆盖,国家枢纽节点间20ms时延保障能力全面实现;全国算力中心平均电能利用效率(PUE)降至1.47,创建国家绿色数据中心246个;工业、教育、医疗、能源等多个领域算力应用项目超过1.3万个。”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赵志国在9月28日举行的2024中国算力大会开幕式致辞中如是表示。
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安伟(左)、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赵志国共同启动2024中国算力大会开幕。
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安伟在致辞中说,郑州算力基础设施加快完善,建成各类数据中心38个,全市算力规模约6200P,高性能算力占比近四成,算力发展综合评价排名全国城市第14位;规划算力规模57EFLOPS,全部建成后算力排名将位居全国前列。算力产业链群不断壮大,全市算法模型领域企业创新团队近100个,成功引育一批龙头企业。算力应用场景持续拓展,以“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智能网联车辆累计运营超过200万公里。
赵志国强调,构建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需要的算力产业体系,既是行业深化改革的关键任务,更将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等一系列改革任务的推进提供强有力支撑。要强化规划设计,统筹好“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强化创新驱动,统筹好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强化应用培育,统筹好“化点成珠”和“串珠成链”;强化安全保障,统筹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
郑州市人民政府市长何雄介绍了郑州算力之城建设情况。郑州位于“东数西算”八大算力枢纽节点地理中心,是全国算力中转分发枢纽,建有机架10万架,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扩容总带宽达2720G,互联网网内、网间平均时延分别居全国城市第一位、第三位。目前,郑州正在全力打造“算力之城”,力争到2026年,全市城市算力网络全面融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算力规模进入全国重点城市前列,成为全国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和算力产业发展高地。
开幕式上,中国算力服务平台(河南)正式启动;《中国综合算力指数(2024年)》《中国算力发展报告》《中国存力发展报告》《中国运力发展报告》《智算中心服务发展报告》等重磅研究报告集中发布;8个框架协议、9个合作协议、5个战略协议集中签约,总金额达231.2亿元。
本届大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宣传中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主办。大会按照“1+2+20+Y”整体架构,举办1场开幕式、2场主论坛、20场分论坛以及Y场特色活动,解读算力产业政策,共享算力发展成果,研讨技术发展趋势,搭建“政产学研用金”精准对接、高效互通、协同发展的互动平台,助力我国算力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