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5月28日电 近日,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罗思做客新华网2025高考情报局,为广大考生和家长介绍学校办学特色与人才培养等情况。
Q1:请您简要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和办学特色。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于1992年在成都创设,有金牛、安仁两大校区。现有在校生2万余人,下设10个二级学院,是我国西部地区一所以电影方向命名、以培养影视传媒人才为主的民办本科高校。
川影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理念引领下,秉持“未来属于对成功充满渴望的人”校训,厚植“让生命不同凡响”的育人理念,致力于培养“幸福而完整的人”,铸就“成功育人文化”“校友与母校发展共同体”及三真三新三高“333 模式”等培养特色。
学校现有25个本科专业,覆盖艺术学、文学、管理学、教育学、工学5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戏剧与影视类专业群为特色的多学科交叉融合体系。聚焦“双核驱动”的学科优势,现拥有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23年,学校的戏剧与影视学科成功入选四川省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建设学科,是全省唯一的戏剧与影视学科入选高校。
Q2:学校今年在招生计划上有哪些变化?
总体计划在去年的基础上略有上升,增量主要体现在考生咨询量较大的播音、表(导)类和美术与设计学类上。
Q3:学校为学生搭建了哪些政校企合作平台?
学校始终将实践育人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抓手,坚持以平台聚人才、做项目、营企业、建合作,学校与央视、湖南卫视等300多家行业头部知名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积极搭建了多个政校企合作平台。2024年,川影成立“产教融合联盟”,与9家地方政府、10余个行业协会、100余家头部影视企业共建产教融合项目、校企实践中心,将行业标准、技术研发、项目实践全方位嵌入教学体系,积极构建“人才共育、资源共建、成果共享”的深度融合机制,并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实践机会和行业资源。
Q4:据了解,电影《哪吒》的配音导演、哪吒、太乙真人等主演的配音演员都毕业于川影,学校培养出具有创新性人才的方式有哪些?
川影校友覆盖了全国各大电影集团,他们与在校师生一起共同创造了一系列现象级优秀电影作品,深刻诠释了“校友与母校发展共同体”的培养特色内涵。
川影在人才培养中,秉持着三大理念:
(一)跨学科协作与产教融合生态
立足“科技+艺术”的战略目标,搭建学科交互平台、引入行业一线资源,将真实项目引入课堂,学生参与项目全流程制作。融合多专业优势,培养学生跨学科协作的能力和综合创新思维,深度嵌入产业生态链。
(二)分层培养:大众化与精英化双轨并行
设置拔尖创新人才班、专业提高班、实践平台等,通过跨年级交叉培养、个性化教学和协同育人机制,让学生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三)“双师型”师资与行业标准对接
学校拥有一支既有过硬专业知识和理论功底,又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分层培养体系、产教融合生态、行业化师资团队、跨学科协作与科技赋能,构建了“全链条、实战化、前瞻性”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Q5:学校如何将人工智能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融合?
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
学校从2024年开始面向全校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构建“技术赋能艺术”的跨学科课程体系,重点突出课程对专业教学的高辅助性,不同专业学生掌握不同AI工具,通识与专业培养联动,精准达成培养目标。
将AI技术融入课程体系
各学院结合学科、专业特点,从2024年开始贯彻人工智能深入嵌入专业,新媒体学院开设人工智能与视听交互相关课程,例如虚拟主播“小影”的研发与应用,由AI技术实验室支持,涉及虚拟现实场景构建、AI短剧创制等内容。
搭建学科交叉的实践平台
学校成立“人工智能与视听交互新场景应用实验室”,推动AI在影视制作、播音主持等领域的应用。
校企合作推动技术落地
与成都高新区管委会等合作开发AI项目,例如数字影视研学示范基地和AIGC数字影像节,探索AI在影视文旅、沉浸式体验等场景的融合创新。
Q6:学校对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有哪些看法,以及如何应对?
世界高等教育正从知识逻辑向工程逻辑和应用逻辑转化,“AI+教育”成为颠覆高校人才培养内涵发展的重要机遇。从川影的角度而言:
一是数字化与科技融合: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将更加注重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川影也将持续积极探索AIGC在影视艺术领域的创新应用;
二是深化产教融合:未来高等教育将更加注重与产业的紧密结合,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川影通过成立产教融合联盟,与政府、行业协会和头部企业深度合作,继续推动教育与产业的协同发展;
三是跨学科与多元化教育模式:高等教育将更加注重跨学科知识的整合,培养具备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川影通过整合艺术与科技、影视与文旅等多领域资源,构建了多元化的教育模式;
四是国际化与跨文化传播:在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将更加注重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传播能力的培养。学校积极拓展国际合作,推动文化IP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同时依托本土资源强化文化传承与创新;
最后,个性化与终身学习:未来教育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发展和终身学习的理念,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川影将通过持续更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