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骨转移使许多晚期肿瘤患者面临挑战,它不仅可能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还可能导致生活质量显著降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以下简称“上海瑞金医院”)的恶性肿瘤骨转移MDT近日在全院落地,据悉,该院通过MDT积极推进转移性骨肿瘤诊疗规范化,实现患者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的双重提升。
据介绍,上海瑞金医院的恶性肿瘤骨转移MDT团队包括骨科、乳腺科、呼吸科、胸外科、泌尿科、放疗科、介入科等多个学科的专家。该院在院内制定了详细的MDT规范、治疗流程和就诊指南等,确保每个参与的医生都能按照规范进行治疗,提高治疗的标准化和一致性;同时,通过质控与反馈机制,确保治疗方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治疗流程中,疼痛控制、明确原发病灶、病理诊断、治疗方案制定等环节,都得到了充分的关注和重视。
上海瑞金医院骨科主任张伟滨介绍,在临床中,原发骨肿瘤患者相对较少,转移性骨肿瘤患者占90%以上,乳腺癌、肺癌、肾癌、前列腺癌等常见肿瘤,都容易发生骨转移。随着近年来肿瘤发病率提高,转移性骨肿瘤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
“骨转移不仅会导致患者剧烈的疼痛,还可能引发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等严重并发症,随着医疗水平进步,转移性骨肿瘤患者的生存期不断延长,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避免致残成为治疗的重要目标。”
上海瑞金医院骨科主任张伟滨
张伟滨指出,推进恶性肿瘤骨转移的MDT规范化诊疗,是提高疗效、提升患者获益的关键。“骨转移治疗涉及多个学科,骨科医生的肿瘤治疗经验相对较少,单从骨科角度考虑骨转移的治疗会有局限,而原发病的专科医生对骨转移过程和治疗的认知也有限,因此,骨转移需要多学科共同努力,来提高整体疗效,减少致残率。”
既往临床经验显示,通过MDT诊疗,许多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的生存期得到延长,一些患者在经过综合治疗后生存期可以超过十年,同时,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许多患者从卧床不起到能够自行行走,疼痛得到缓解,生活自理能力增强。
此外,MDT模式还优化了医疗资源使用,提高了医疗效率和患者就诊的便利性。“MDT模式相当于会诊,患者不用找医生逐一咨询,相关科室的医生会一起看完患者情况再闭门讨论,确定精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后,各科室协同同步执行”。
“在MDT中,患者对治疗过程也会更加明确,治疗依从性更好。例如MDT治疗会清楚地告诉患者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在哪一步的同时需要做什么,患者本人和家属能清楚地知道该什么时候吃药、停药、如何配合治疗,并且有固定的医生咨询,还能够很好地避免手术前未停药或所用药物影响手术,导致治疗方案冲突,需要延时手术等情况。”
张伟滨认为,在恶性肿瘤骨转移MDT过程中,骨科医生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都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首先,骨科医生应该在骨转移的诊断中起到关键作用,需要对患者的骨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判断是否存在骨折风险等;其次,在治疗方案的制定过程中,要提出建设性、指导性或决定性意见,决定是进行放疗、手术,还是单纯的药物观察。
“约两成患者初诊是因为骨头痛先看的骨科,原发病灶无从所知,因此,需要通过肿瘤标志物检测、全身PET、对病灶进行微创穿刺等,尽快确认原发病灶、病理和病情程度。在治疗方案制定中,医生要通过判断病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来决定具体的治疗方式,例如,如果预测患者不久之后可能会发生病理性骨折,就要先做加固手术,提前干预,如果骨头结构稳定性很好,可能就直接放疗,或者先干预、再放疗和全身治疗。”
此外,骨科医生还应该积极主导患者的骨健康保护。预防骨折、骨质量下降、骨溶解,避免最后发生病理性骨折等。
近年来,通过规范应用骨保护药物来减少和延缓骨相关事件发生,也是转移性骨肿瘤治疗领域的重要进展。骨保护药物已经从第一代发展到第四代,在给药方式、副作用管理等方面都有了改进。骨保护药物的创新药,原研地舒单抗的骨转移相关适应症也已经纳入国家医保,药物可及性提高,患者的经济负担减轻,长期规律用药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