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2月12日电(唐滨妮 实习记者 于翔宇)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这是我国首个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对养老服务工作进行体系化制度设计的纲领性政策文件。其中,首次提出了“加快健全覆盖城乡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这是加快建设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服务体系的关键改革举措。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教授、北京银安养老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清华五道口养老金融50人论坛常务副秘书长张栋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此举对于优化城乡养老服务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将通过加强县域养老服务资源统筹,促进城乡养老服务均等化,而且有助于推动养老服务资源向基层下沉,提升养老服务的可及性,并促进养老服务专业化与多元化,提高养老服务管理效率。
以下为采访对谈实录:
新华网:《意见》对我国养老金融发展将带来哪些深远影响?在推动养老服务改革方面有哪些创新点和突破点?
张栋:对养老金融的深远影响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意见》明确指出,要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满足养老服务机构信贷融资需求。这一举措不仅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还通过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对养老服务小微企业贷款担保的支持,进一步降低了养老服务机构的融资成本,有助于推动养老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二是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意见》提到,要支持符合条件的养老项目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拓展养老服务信托业务,推广包含长期护理责任、健康管理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这些创新性的金融产品不仅为养老服务机构提供了新的融资方式,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投资选择。同时,推广包含长期护理责任、健康管理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也有助于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三是助力养老金融市场走向成熟。《意见》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方式,促进了养老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一方面,通过政策扶持和监管规范,保障了养老金融产品的安全性和稳健性;另一方面,通过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推动了养老金融产品的创新和升级。
推动养老服务改革方面的创新点和突破点,主要体现在:
一是突出综合养老服务管理平台的重要功能。《意见》提出“建设县级综合养老服务管理平台。”“统筹推动县域养老服务资源高效利用。”这有助于打破部门壁垒,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是强调家庭养老床位的探索。《意见》提出要“探索为居家失能老年人建设具有连续、稳定、专业服务功能的家庭养老床位。”将机构养老的专业服务延伸到家庭,为老年人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
三是尝试“养老顾问”服务的开展。《意见》提出要“探索开展‘养老顾问’服务,提供专业咨询、委托代办等助老项目。”这有助于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满足其多样化的需求。
新华网:《意见》提出加快健全覆盖城乡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您认为这种划分对于优化城乡养老服务资源配置有何重要意义和作用?
张栋:一是通过加强县域养老服务资源统筹,促进城乡养老服务均等化。我国城乡在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养老服务资源配置不均衡。县域作为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能够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养老服务资源,促进服务资源向基层下沉,与常住老年人口相匹配。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的划分,能够使养老服务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和分配,让农村老年人也能享受到与城市老年人同等质量的养老服务,有利于推动城乡养老服务均等化,保障老年人群体权益。
二是推动养老服务资源向基层下沉,提升养老服务的可及性。乡(镇)和村(社区)作为养老服务网络的基层层级,直接面向老年人提供服务。通过改扩建乡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和发展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可以将养老服务资源更加贴近基层,方便老年人就近就便享受服务。
三是促进养老服务专业化与多元化,提高养老服务管理效率。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的划分,使各级养老服务设施和服务机构的功能更加明确和细化。县级平台侧重于服务示范、行业指导、应急救助、资源协调等综合功能;乡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发挥专业照护、服务转介、资源链接等作用;村(社区)服务设施站点则注重日间照料、学习娱乐、上门服务等基础服务。这种明确的功能定位有助于各级养老服务机构根据自身优势,提升专业服务水平,为老年人提供更加精准、专业的服务。
新华网:《意见》与2024年12月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式养老事业 服务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金融支持养老意见》”)在内容上有哪些协同之处?如何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养老事业和银发经济的发展?
张栋:两者的协同之处在于,两个文件都旨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推动养老事业和银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其中《意见》强调通过深化改革,加快建设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服务体系,主要从优化服务的角度推动更好保障老有所养;《金融支持养老意见》则强调通过金融支持,满足社会成员的多样化养老需求,服务银发经济发展,主要是从资金角度保障老有所养目标的实现。有钱有服务,可以很好地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保障老有所养。
两份文件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养老事业和银发经济的发展。
养老服务改革为金融支持提供基础,《意见》通过深化改革,推动养老服务供给结构的优化和质量的提升,为金融支持养老事业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和明确的方向。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使得金融机构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创新出更加符合老年人需求的金融产品。
金融支持推动养老服务改革深化,《金融支持养老意见》通过提供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从而推动养老服务改革的深化。金融支持还能够促进养老服务产业的规模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提高养老服务的整体水平和效率。
新华网:上述提到的两份文件在落实过程中,需要政府各部门之间如何加强沟通与协作?怎样通过政策引导,更好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改革发展,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张栋:在沟通与协作方面,需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分工,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信息共享等方式,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养老服务改革发展工作的顺利推进。
同时,制定配套政策措施:根据两份文件的要求,政府各部门应联合制定具体的配套政策措施,规划保障、土地供应、投融资、税费减免、人才培养等,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
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方面,一是放宽市场准入,通过简化审批流程、降低门槛等方式,进一步放宽养老服务市场的准入条件,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养老服务改革发展,为社会力量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空间。
二是提供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降低社会力量的运营成本,提高其参与养老服务的积极性。
三是推动养老服务产业化发展,鼓励社会力量通过连锁化、品牌化等方式扩大服务规模,通过产业化发展,提高养老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
新华网:长远看,我国未来的养老格局和社会经济发展形态将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
张栋:一方面,养老服务需求将快速增长且日益多元,包括日常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康复保健、精神文化等多方面。同时,一些特殊养老服务需求将日益凸显,一方面,医养结合将成为养老服务的重要发展方向,通过整合医疗资源和养老服务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的健康管理和医疗护理服务。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智慧养老将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养老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提供个性化、便捷化的服务。
另一方面,以银发消费为主要特征的市场将快速发展,对医疗保健、养老服务、适老生活产品和旅游等领域的需求将大幅上升。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将极大地推动银发经济的发展,提供更为个性化、智能化的产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