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信金控财富委资产管理工作室出品的《国内资产管理行业报告(2025年1季度)》正式发布。该报告按季度定期发布,致力于紧密追踪中国及全球资管行业发展动态。本期报告分为境内研究和境外视野两大部分,核心内容如下:
境内研究:全面剖析国内大资管行业
1.整体规模与发展态势
资管新规实施以来,我国大资管行业发展平稳,截至2024年末整体规模(AUM)约为163.16万亿元。具体看,银行理财29.95万亿元,公募基金32.83万亿元,基金公司管理的养老金5.94万亿元,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管业务12.18万亿元,私募基金19.91万亿元,信托公司信托资产规模27.00万亿元(截至2024年中),保险资金运用余额33.26万亿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2.07万亿元。细分行业中,银行理财、公募基金、标品信托、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等保持平稳增长,而私募资管、私募基金规模经前期加速下滑后虽已基本稳定,但较去年末仍有小幅下降。
我国各类资管机构的产品规模
(截至2024年末,单位:万亿元)
资料来源:Wind数据终端、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原“银保监会”)、基金业协会、信托业协会、保险资产管理协会、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普益标准,中信证券资管整理。受数据可得性影响,信托公司信托资产规模取2024年中数值。
2.策略业绩表现
公募方面,REITs、主动股基、转债债基、QDII等基金指数涨幅明显,其中REITs指数收益最高(9.76%);纯债债基指数出现下跌。从基金产品看,境内被动债基和中长期纯债基金平均亏损,而其他产品平均盈利,其中商品基金(14.99%)、REITs基金(11.82%)的平均表现最好。私募方面,宏观、主观股票、量化多头、多空、套利、转债等策略表现较好,期货、趋势、纯债等策略表现较差。
2025年1季度,主要中证基金指数的业绩指标
2025年1季度,主要类型公募基金的平均业绩指标
注:对于设立多个份额的基金产品,仅统计主份额的业绩表现
资料来源:Wind数据终端,中信证券资管整理
2025年1季度,主要类型私募基金的平均业绩指标
资料来源:Wind数据终端,中信证券资管整理
3.行业资讯追踪
报告介绍,1季度国内资管行业的产品创新取得进展:
一是银行理财以客户为中心,推出个性化财富管理方案:光大理财推出“阳光金自选计划”,以自选到期日功能为核心亮点,为个人理财规划开辟全新路径。
二是公募ETF发展有亮点:比如,多只自由现金流指数ETF上市,涉及富时中国A股、国证、中证全指、沪深300、中证800等多个板块;科创综指ETF等创新产品快速获批落地,科创板市场相关ETF总规模已达2500亿元。
三是跨境产品持续丰富,热度较高:ETF互联互通进一步扩容,26只境内ETF纳入北向产品池;互认基金额度放开后受到内地资金的火热追捧,多次发布限售公告。
报告对新发布的行业监管政策进行了分析。《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管理办法》等关键政策陆续出台,强化资管机构功能性定位,推动整个行业朝着更加规范和专业的方向发展。
境外视野:聚焦香港资管市场
为助力国内资管机构开展国际化业务,报告对香港市场的主要资管机构展开研究。报告显示,外资机构在港拥有显著优势,香港本土老牌机构同样占据一席之地,而内地券商资管、公募基金、银行资管、保险资管等正通过内生发展和外延并购积极拓展境外业务,一方面立足香港完善产品策略,另一方面通过收购合作、申请牌照、人员派遣等形式,向新加坡、美国、韩国、中东、欧洲等地区进行延伸和辐射。
中信金控财富委资产管理工作室由中信集团旗下中信银行、中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中信信托、中信保诚人寿及其子公司联合组建,汇聚18家成员单位。此次发布的报告以全面的数据、深入的分析和前瞻性的观点,为资管行业提供了宝贵参考,有助于推动行业健康发展,提升国内资管机构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