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10周年之际,天津市委金融办组织召开2024年度天津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案例发布会,推出新一批22个金融创新案例,涵盖跨境贸易与投融资便利化、提升特色金融发展水平、推动绿色金融创新发展、服务港产城融合发展和支持国际消费中心建设等多个领域,为解决行业痛点、推动金融改革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实践,天津自贸试验区在金融领域涌现出一大批创新成果,在跨境金融、科技金融、航运金融、绿色金融、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诸多领域,已累计推出了183个金融创新案例,不仅为区内企业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和发展机遇,也为我国金融改革和开放积累了宝贵经验。
在新一批发布的案例中,全国首单5个。自贸试验区管委会落地全国首单冷链行业“脱核链贷”,依托冻品货权质押以及各类物流、交易数据为供应链上企业提供融资,变“围绕核心企业信用”为“围绕企业实际交易”,扩大产业融资整体规模。东疆综保区管委会以绿色租赁评价机制为支撑,建设了全国首个专注于绿色租赁综合服务的信息化平台——“绿租云”,实现全线上绿色租赁评价认定,大幅度提升了评价效率。天津港保税区管委会支持天保保理公司创新开展全国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ABCP业务,对创新知识产权转化运营、盘活企业无形资产具有重要示范意义。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天津分公司创新开展同类项目中首个720天一次性还款长延付类新能源光伏电站特险项目,实现了项目承保服务绿色能源的新突破。人保财险天津市分公司独家承保全球最大吨位的重吊型多用途船,为其承载重大件运输作业提供金融保障,为支持我国航运业提升国际竞争力提供风险保障。
天津市首单8个。自贸试验区管委会推动落地全市首个“文娱+消费”国际便捷支付试点专区,提升外籍来华人员支付体验,同时通过移动支付手段助力中小商家开展国际贸易,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东疆综保区管委会参与制定出台《绿色融资租赁项目评价指南》团体标准,现已升级为京津冀三地团体标准,实现了京津冀互认,进一步推动绿色融资租赁规范化、高质量发展。农业银行天津市分行落地京津冀三地首笔互认跨境人民币便利化业务,为京津冀三地优质企业打造了“便利化+电子化”双管齐下的业务办理“直通车”;完成天津市首笔出口跨境电商银行直接结算业务,助推中小企业从传统外贸模式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交通银行天津市分行开展了全市首笔跨境融资租赁违约标的物处置业务,有效保障了境内出租人的权益,助力境内企业“走出去”。天津银行落地全市首笔“企业绿码”挂钩贷款,将贷款利率与绿色工厂“企业绿码”等级变动情况进行梯级挂钩,激励企业持续提升自身绿色化水平。兴业金租按照天津市金融学会发布的《金融机构碳中和实施指南》和《金融机构碳中和评价指南》的标准要求推进自身碳盘查及碳核算,完成碳中和核证,积极开展自身运营碳中和实践。中国银河证券助力天津国资首单绿色碳中和资产支持票据在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也是京津冀区域首单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的碳中和债。
金融机构系统内首单3个。渤海银行运用人民币境外贷款价格优势帮助企业降低综合财务成本,助力“走出去”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天津分公司创新设计跨境人民币融资方案,支持投建营一体化项目“走出去”,顺利落地系统内首个分支自批权限的中长期买贷保单;将港口综合物流服务费纳入服务贸易承保范围,帮助物流服务商解决结算账期长、服务费用高等问题,同时盘活了应收账款,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天津市委金融办将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扎实推进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发展,加强与国家金融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更多金融改革试点在天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推动金融机构紧紧围绕服务经济建设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强化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做细做实推广应用,以金融创新更好服务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贡献更多金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