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4月14日电(高欣)2025年大阪·关西世博会(大阪世博会)4月13日正式开园,以“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绿色发展的未来社会”为主题的中国馆当天举行了开馆仪式。中国贸促会会长任鸿斌,国际展览局主席阿兰伯格,国际展览局秘书长科肯切斯,中国驻日本大使吴江浩,中国驻大阪总领事薛剑,日本大阪府知事吉村洋文,日本世博协会会长、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会长十仓雅和,日本世博协会副会长、关西经济联合会会长松本正义等中外嘉宾出席开馆仪式。日本政府和工商、文化各界人士,中日相关企业代表和新闻媒体近300人参加活动。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科首席科学家、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崔愷作为中国馆建筑概念方案总设计人,受中国贸促会邀请参加了开馆仪式。
开馆仪式后,中外嘉宾步入中国馆内参观,外方嘉宾高度评价中国馆建筑外观和精彩展项内容,赞赏中国馆展现的五千年中华文明深厚底蕴和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辉煌成就,认同中国馆“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绿色发展的未来社会”主题,期盼各方通过大阪世博会加强互学互鉴,实现互利共赢。
崔愷院士接受了新华社东京分社记者的现场连线采访,向大家讲述中国馆的设计中蕴含的人文情怀和绿色建筑理念。“我觉得世博会是一个窗口,是展览中国今天生态文明的成果和我们面向未来的价值观,那么用这样一个竹简的建筑体系来建造中国馆,实际上预示着中国未来在生态文明方面用好自然资源、营造绿色生活是我们的主攻方向。”
▲ 任鸿斌会长(右三)、李庆霜副会长(左三)与崔愷院士(右二)、全过程工程咨询单位代表孙建超(左二)、吉祥物设计人毛继鸿(右一)等嘉宾合影(李季摄)
▲ 崔愷院士与中国馆馆长晏晨晖进行交流(李季摄)
▲ 崔愷院士接受新华社东京分社记者采访(李季摄)
▲ 大阪世博会举办地——“梦洲”人工岛(崔愷摄)
▲ 中国馆正立面(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馆位于大阪世博会园区的核心位置,南侧面向主要道路,西侧靠近中央景观区——静谧森林,用地呈狭长状。崔愷院士利用渐次打开的竹简,将观众带入一个空间廻转,层层递进,步移景异的园林式展线,引人入胜,体现了含蓄的东方美学。各个主题展览依次展开,空间高低、明暗变化丰富,展现出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
▲ 中华书简(崔愷摄)
竹简曲墙之外有细长的格栅帷幕,如同竹帘,帘内有竹林小径,帘外有林木婆娑,东方园林的意境呈现出独特的韵味,让参观者也享受到丰富的空间体验。
▲ 竹林小径(崔愷摄)
中国馆在设计与建造过程中充分体现绿色可持续的核心理念。竹材作为最适合表达“竹简”意向的材料,本身也具有生长周期短、碳吸收量大、易降解、材性柔韧、传热系数低等优点,成为建馆的主材。屋面上轻透的阳光板如宣纸一般,引入了自然光。竹墙间的景窗缝隙,可以导入微风。装配式、预制化的建造方式,提高了建造效率和质量,便于会后再利用和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