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剧以其轻量化、强互动、易传播等特点,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全新可能。当微短剧与在地文化深度结合时,产生的不仅是内容价值,更是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近期有媒体报道,西安、郑州、东阳三地通过“微短剧+文旅”的创新模式,正在书写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新篇章。《清明上河图我是画中人》带动横店景区游客增长,《快乐萌宝有功夫》让少林功夫文化焕发新活力,《老盔有了新主人》则为传统京剧艺术找到年轻化表达。这些成功案例证明,在数字经济时代,微短剧这个“小屏幕”正在成为撬动文旅“大经济”的新支点。
当前,我国文旅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传统观光旅游模式已难以满足新时代游客的体验需求,微短剧以其轻量化、强互动、易传播等特点,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全新可能。东阳横店影视城日均接待10余个微短剧剧组;郑州嵩山景区因《快乐萌宝有功夫》热播带动游客量增长30%;西安通过《人活一口气》等剧集展现了城市新形象。
这些实践表明,当微短剧与在地文化深度结合时,产生的不仅是内容价值,更是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微短剧+文旅”的成功关键在于构建“内容创作—场景体验—产业延伸”的完整价值链。优质内容是核心,如《清明上河图我是画中人》巧妙地将横店实景与宋代名画相结合,创造出沉浸式的文化体验;场景转化是关键,景区通过设置剧集同款打卡点、开发主题线路等方式,将线上流量转化为线下消费;产业延伸是保障,需要配套的餐饮、住宿、文创等产业链协同发展。郑州木马影视基地带动周边酒店常年客满,村民通过参演、服务剧组实现增收,就是这种协同效应的生动体现。
要实现“小屏幕”持续撬动“大经济”,各地需在以下三个方面持续发力:一是强化内容创新,避免简单植入,要像《老盔有了新主人》那样,让文化元素成为剧情的有机组成部分;二是完善基础设施,如西安打造的专业拍摄基地、东阳建设的专属场景库,为高质量内容生产提供保障;三是培育新型人才,既懂影视创作又了解文旅运营的复合型人才将成为关键资源。
展望未来,“微短剧+文旅”融合发展空间广阔。5G、VR等新技术的应用,将让沉浸式体验更加丰富;利用大数据分析,内容创作可以更加精准地对接游客需求;IP的深度开发,还能够延伸至文创产品、数字藏品等领域。
当越来越多的城市像西安、郑州、东阳那样把微短剧作为文旅产业的新引擎,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新兴文化业态的崛起,更是数字经济时代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动实践。这或许正是:方寸屏幕间,自有大天地;文旅新赛道,融合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