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月15日电(赵海军)窗外寒风凛冽,室内春意浓浓。1月14日,2025第一届通明湖算力生态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通明湖会展中心举行。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高性能计算(HPC)技术与人工智能(AI)算法的创新犹如双轮驱动,共同推动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两者之间的紧密融合,不仅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也为产业升级注入了强大的智能动力。以算力生态为牵引,聚焦人工智能应用与计算系统融合的前沿技术,探索行业场景与人工智能算法融合的创新实践,这也是本届算力生态大会举办的初衷。
融合成为“新引擎”
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德沛在主旨演讲中,提出了两个“融合”促进算力建设观点,他表示,计算资源与网络资源的融合是构建算网融合产业新生态的关键。这一融合旨在通过一体化服务模式,有效整合多元化的算力资源,为各行各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这种融合也有助于培育竞争优势,加速模式创新,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同时,人工智能与高性能计算的融合将重塑计算科学、IT产业和社会发展格局。这种融合不仅提升了AI的性能,还通过AI技术使计算系统更加智能和高效。
在实践与应用方面,钱德沛的观点是,算网融合通过融合化技术与行业的深度融合,构建更加高效、智能的算力网络;而智算融合则通过利用强大算力提升AI性能,使计算系统更加智能和高效,推动计算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展望未来,钱德沛认为超算的普及化是算力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他强调,超算不应该只是少数人的“神器”,而应该普及化,让更多人能够从中受益。同时,他也指出算力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要回归到应用上,使算力真正发挥出实效。
应用成为“加速器”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两化融合研究所总工程师黄伟在演讲时表示,人工智能演进驱动了先进计算技术发展。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必然趋势,AI大模型将逐步在多场景实现广泛深入地应用。大模型通过更多的参数来提高模型的表现能力,导致在训练和推理过程中对算力的巨大消耗,驱动着智能计算体系已从传统的CPU芯片过渡到GPU/NPU加速,再到大规模智能计算集群,成为现阶段计算技术产品演进重点方向。
黄伟认为,数据量激增拉动先进计算技术发展。在数字经济时代,万物感知、互联和智能成为显著特征,这导致全球数据总量持续迅猛增长,带来更多的数据处理需求,直接拉动先进计算技术进步。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全球算力规模保持高速稳定增长态势。截止到2024年底,以计算设备出货量口径测算,全球算力总规模将达到2207 EFlops。人工智能、科学研究以及元宇宙等新兴领域快速崛起都对算力提出更高要求,预计2030年全球算力规模达到20 ZFlops,年均增速超44%,其中智能算力占比将达到95%,年均增速超50%。
算力即国力,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新质生产力。从高性能计算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到算力资源的普及化与高效利用,再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紧密合作,随着算力生态的不断完善与创新,有理由相信,算力将如同新时代的引擎,驱动着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开启一个更加智能、高效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