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第十四届新闻与传播心理研讨会暨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传播心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年会在四川成都开幕,会议以“智能传播与社会发展:传播心理学的探索”为主题,由中国传媒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传播心理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与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心理学院、四川省互联网学院共同承办。
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蔺海波在致辞中表示,中国传媒大学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传播心理领域创新实践,为学术同仁搭建交流平台,为交叉学科发展和中国自主新闻传播知识体系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四川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滕文浩介绍了四川师范大学在交叉学科和科研创新方面的具体举措,并表示,把握新闻与传播心理学的学科特征有利于更好理解当前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会长、中山大学心理学系教授佐斌呼吁广大学者打破学科界限,倡导不同学科研究者共同探索新闻传播过程中的心理议题,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学术产出等方面传播好中国声音。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传播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外国语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袁军表示,在智能传播时代,技术发展和传媒环境变化对信息传播形式、效果产生了前所未有的颠覆性影响,传播心理研究者应该踏踏实实做好基础研究,并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曹培鑫主持主旨报告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胡正荣,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王俊秀,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特聘教授葛岩,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副主任、人民在线总编辑单学刚,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靳宇倡等嘉宾做学术报告。
闭幕式上,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传播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前主任委员、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刘京林表示,智能传播时代的到来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要拥抱新时代、踏上新征程、迎接新挑战。
本届学术会议举办了五场分论坛和一场“新闻与传播心理学术论文写作工作坊”。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媒体机构的100多位专家参与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