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打造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系列课程圆满收官。
5月13日晚,《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第十一讲于东九教学楼C101教室如期开讲。课程伊始,华科大马院岳奎院长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内涵与时代要求展开深入讲解。他从当前的俄乌战争和中美日内瓦贸易谈判为切入点,通过生动的故事讲解理论,把抽象概念变得通俗易懂。尤为重要的是,他用境外势力渗透的例子让同学们看清民族复兴路上暗藏的风险挑战。岳奎强调,面对全球治理体系深度调整、多元文化思潮碰撞等现实挑战,更需要青年学子树立“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担当精神。
图为华科大马院院长岳奎授课现场。新华网发
在学生汇报环节,4位同学代表实践小组立足课程知识,从不同视角分享感悟。2024级药学院牛沂舟同学结合课程实例,指出“课程涉及黔东南苗族村寨的生活方式、文化习俗及纠纷调解机制等内容。通过学习,他更直观地认识到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现状,以及依法治国在民族事务治理中的关键作用,只有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才能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
图为学生汇报交流环节。新华网发
2024级哲学专业学生邝昱璇表示:“通过不同教师的授课,我们看到了国家层面的话语结构,也触摸到了民族地区的微观日常。‘中华民族共同体’不仅是政治理念,也是历史现实与文化情感的凝聚体。这是一次‘重新认识中国’的机会,从宏观制度到微观生活,从法律实践到民族认同,架起了理解的桥梁。”
此外,岳奎还广泛征求课程开设的相关建议,有人提议增加“民族地区发展成就”的微观案例,有人呼吁开设实践课程、增加互动环节,还有人建议搭建线上平台……这些充满锐气与温度的声音,正是课程“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生动注脚。
岳奎介绍说,《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已经结束,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永远在路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是政治命题,更是每一位中国人的“必答题”。通过这门课程,同学们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更深刻认识到自身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梅孜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