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冷凇、张丽平
黄河,在辽阔的空间中成就了气势,在悠远的时间中获得了韵味,在绚丽的文化中凝聚了精神,在璀璨的文明中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追溯黄河文化的历史起源,追逐黄河精神在当今时代散放的光辉,对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黄河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水利部黄河委员会指导,沿黄九省(区)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和播出的大型文化综艺节目《黄河文化大会》在1月14日收官,先后播出的11期节目用丰富的黄河知识、深情的黄河故事、鲜活的黄河精神全景展现了黄河文化在今天铺展的壮美图景,带领大众生动书写黄河答卷,共同追忆生生不息的血脉根亲,传承延续辉煌发展的千古风习。
一、全景贯通黄河知识,激荡古今共写“黄河答卷”
《黄河文化大会》定位于一档以“黄河文化”为主题的大型文化综艺节目。节目以极具代入性和参与感的黄河文化知识竞答作为内容展开的切口,邀请99位黄河文化爱好者,进行“百舸争流”“泾渭分明”“鱼跃龙门”“黄河入海”四轮答题比拼,产生单期擂主后,在最后一期进行紧张刺激的最终对决。《黄河文化大会》在赛制设计上梳理出了简明利落的竞答脉络,清晰明确又不失看点和叙事推动力。
题目设计关乎知识、文化和价值的传递,《黄河文化大会》让自己的创作视角纵贯大河上下,会通历史古今。题目设计紧紧围绕黄河文化的传递和解读,全景式涵盖了黄河沿线地区多彩的地理环境、气候生态、风土人情、非遗文化、文物诗词,同时也直观描摹了当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和丰硕成果;既讴歌了历代黄河儿女治沙治水、改善生态的奋斗精神,也刻画了在母亲河哺育下中国人民美好生活的画卷。节目用多彩沉浸的视听语言和意蕴丰富的题目设计带领大众共写新时代的黄河答卷。
二、生动讲述黄河故事,温情代入共忆“血脉根亲”
在《黄河文化大会》节目中,黄河知识竞答是叙事铺排的明线,而每个中国人与母亲河的血脉联系则是贯通始终的核心主线。节目邀请的99位黄河文化达人皆是黄河文化的爱好者和亲历者,他们中有年逾七旬的老者,讲述当年漂流黄河的豪迈故事;他们中有历时一年独自完成黄河徒步的80后,讲述自己溯源黄河的动人旅程;还有“读书破万卷,心系黄河魂”的人民警察、用81天寻根黄河泪洒黄河源的中国台湾青年、引经据古触摸黄河文脉的世界史博士后;也有国家金牌导游、驾机航拍黄河第一人、世界记忆大师等。《黄河文化大会》用扎实的影像展现沿黄九省区的美丽图景,用动情入心的人物采访讲述震撼人心的黄河故事。
黄河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那些独一无二的故事是世代中国人民与黄河共生共进的缩影。《黄河文化大会》用沉浸表达和温情故事,引领中华儿女共同追寻如黄河之水永不断流的根亲文化,共同守护属于每个中国人的家国记忆。
三、深度凝练黄河精神,文化传承共续“千古风习”
在华夏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格局之中,黄河文化始终为“体”,山东卫视依托自身的黄河地缘优势、黄河文化优势和平台资源优势,将黄河文化作为文艺创新的核心,也切中了文化传播的重要议题,《黄河文化大会》充分体现了电视节目研发的思想性、艺术性和前瞻性。
《黄河文化大会》节目邀请文化学者、专家现场进行黄河文化的解读,让黄河知识和文化依托题目设计延伸出更多元的向度。节目综合运用实地实景探访、人物故事采访、非遗文化展示和走访、文物艺术现场呈现等方式,将黄河的文化内涵、精神价值引向纵深,凝练黄河精神,延续文化传承。节目将滔滔黄河所承载的“命运与共”的家国情怀、“同根同源”的民族观念、“协和万邦”的价值意识进行了润物无声的表达和书写。
几千年来,黄河边的习习谷风、霏霏雨雪从未停歇,雎鸠黄鸟与蒹葭白露构筑的明媚图景使人挥之不去,静女其姝、谦谦君子更是黄河养育出的儿女……电视文艺的责任就是要将这些美好传递,让发源于黄河岸边的温煦风习化作鲜活影像和生动故事,印刻在岁月和人的心里。
(作者冷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张丽平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