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以“构建产教融合新格局 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2025(第二届)产教融合发展大会在四川举办。活动聚焦产教融合前沿议题,围绕培育新质生产力所需人才展开深入研讨。
“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需要政府、行业、企业、院校等社会各方共同努力。”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韩民表示,近年来,我国产教融合取得显著成效,正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发展,也形成了一批有特色的产教融合案例。但与新质生产力培育的时代要求相比,产教融合的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他建议,强化政策引领与保障;深化产教融合平台建设;提升产教融合的数字化水平;健全产教融合的评价机制,发挥先进地区的示范作用,全方位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
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李静波认为,技能人才不是简单的片面的技能人才,一定是高素质、复合型、知识型技能人才。但高技能人才必须经过产教融合这样的育人模式和育人途径才能实现。产教融合被视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符合党的教育方针。对于产教融合的发展,他提出几点思考:一是抓住关键,深化“一体两翼”,以机制促融合;二是围绕核心,着力提升关键办学能力,以质量促融合;三是突出重点,深化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以智能促融合。
四川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付军表示,近年来,四川抢抓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重大战略机遇,通过推动教育资源与产业发展深度适配、构建政行校企协同发展新生态以及以重大项目为引领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等重要措施,统筹推进产教融合。未来,四川将把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内在要求,找准服务产业的关键点和校企合作的共赢点,实现学校和企业的“两头热”“真融合”。
泸州市先后组建12个职教集团,成立4个产教融合体,“教培产城”体系取得突破。泸州市副市长靳地胜表示,将加快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切实增强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基础支撑,全面构建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结构和区域布局,为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泸州力量。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术委员会原主任、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邢晖提出,职业教育要做好“3个三”:服务区域、产业和大外交三个格局;加强“双高双优”建设、实施“101计划—五金”、促进职普融通三个内涵;打造智慧教育平台、搭建技能大赛擂台、构建国际合作舞台三个平台。她表示,我国职业院校是伴随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一重要路径存在和发展的。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泸州)商学院党委书记何杰表示,学校依托四川经纬教育管理集团,建成20余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现育人、经营双丰收,形成良性循环。同时,学校以群建院,与行业巨头共建产业学院和产教融合平台;牵头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联合体,建设示范园,让办学深度融入区域发展与产业转型,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产教融合与教育培训高端对话”环节,来自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产教融合专业委员会、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建行研修中心(研究院)等院校和机构的专家,围绕“融什么、怎么合”“如何为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以及“AI与产教深度融合”等议题,提出“融的是育人逻辑、合的是发展格局”的核心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