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至10日,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举行。浙江传媒学院“小梧桐”志愿者服务团队成为本届乌镇峰会上一抹亮丽的“乌镇蓝”。乌镇峰会期间,浙江传媒学院团委书记刘杏做客新华访谈,就如何打造“小梧桐”金名片,展现当代中国青年风采等话题进行了探讨。
新华网:在今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中,浙江传媒学院“小梧桐”志愿服务的总体规模是怎样的?
刘杏:今年浙江传媒学院共选派3名领队教师、98名志愿者服务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其中会场及活动服务组礼仪志愿者50名,记者接待及新闻中心服务组志愿者40名,“互联网之光”博览会讲解志愿者8名。
新华网:和往届相比,今年浙江传媒学院“小梧桐”在志愿服务方面呈现了哪些新的亮点和特色?
刘杏:我们继续挖掘专业志愿服务力量,依托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优势,为“互联网之光”博览会选派8名讲解志愿者,浙江传媒学院是讲解志愿者唯一来源高校,实现了从以服务和形象展现风采,到用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突破与转变。
在今年选派的志愿者队伍中,有两名“小梧桐”有着“特殊”的身份——杭州亚运会、杭州亚残运会采火使者。如今她们的身影再次亮相乌镇,分别化身礼仪志愿者与新闻中心志愿者,延续服务亚运的热情,继续发扬志愿精神,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中续写青春篇章。
新华网:您认为“小梧桐”们是如何向世界展现当代中国青年风采的?
刘杏:首先是发挥专业优势,助力打造“小梧桐”金名片。依托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主持艺术、新闻传播学专业建设,今年我们选派了一批专业拔尖、素质突出的“小梧桐”参与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志愿服务工作,她们在礼仪、新闻中心、讲解等岗位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彰显传媒优势。
其次是总结服务经验,持续提升工作质量。浙江传媒学院延续亚运服务成果,总结连续九年服务大会经验,做优“小梧桐”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质量。
最后挖掘优秀典型,让浙江青年再次“出圈”。在今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中,我们聚焦“十年之约”“文化使者”等亮点和话题,塑造浙江青年专业、热情、担当、有为的鲜活形象。
新华网:请您谈谈如何培养更多专业人才?学生们又如何在志愿服务的实践中强化巩固专业知识,提升实践技能?
刘杏:志愿服务是青年成长成才、建功立业的重要平台。实践是由专业知识学习延伸到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方式,而志愿服务正是衔接理论与实践的有效途径。通过搭建平台、定向输送、专业指导等方式,以志愿服务专业化建设为契机,带动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提升专业能力、增强专业素养,成就一批批饱含奉献情怀的新时代传媒人。
监制:翁璟
策划:马江
统筹:夏越峤 张灵
采写:郭妍廷
编辑:韩冰玉 战晓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