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贝鲁特4月17日电 题:临时住所,亦难幸免——以军无差别空袭致黎巴嫩边境简易房接连被毁
新华社记者谢昊
在黎巴嫩南部边境的基拉村庄,哈迈德·谢特站在刚刚被炸毁的临时住所旁,神情凝重。几天前,他与孩子们才在老宅的废墟院落中搭建好这座临时避难所,如今已被以色列无人机炸成了焦黑的瓦砾堆。
“我简直不敢相信他们会袭击这里,”谢特一边和他的三个孩子翻找废墟中的物品,一边告诉新华社记者,“我们只是想活下去,想有个能遮风避雨的地方。但在南部边境,连活着都像是一种罪过。”
自2023年10月黎以冲突爆发以来,黎巴嫩南部地区已有成千上万户家庭的房屋被毁。许多居民无家可归,只能靠搭建成本低的预制简易房度日。然而,越来越多的村民表示,这些简易房如今也成了以军空袭目标。
“他们是故意的,”谢特说,“以色列就是想用这种方式传递信息:只要真主党不缴械,老百姓就别想回来生活。”
尽管黎以停火协议于2024年11月27日就已生效,但以军对黎边境城镇的袭击并未停止,导致黎边境地区多处临时安置房在空袭中被毁,当地官员和居民称这是以色列“有预谋的驱离策略”。
在邻近的亚龙村,30多岁的马吉德·哈吉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类似的经历。他说,他花了3000美元买来一座预制简易房,安置在自家被毁房屋旁边,“刚搬进去两天,屋子就被无人机炸成了平地,幸好自己当时不在屋里”。
据哈吉介绍,亚龙村有11座预制房在以军空袭中被毁,而在其他至少12个边境村庄中,还有数十座类似建筑遭遇同样命运。“这不是在打击军事目标,而是在阻止老百姓回归生活。”他说。
在迈斯杰贝勒村,50岁的贾米尔·法勒站在自家被炸毁的简易房废墟上,用手机拍摄着。他所在的村里有4家简易房被炸毁。“房屋虽小,但那是我们一家四口的家。现在什么都没了。这种打击不只是物理上的,更是心理上的。”
基拉村村长哈桑·谢特表示,当前,预制简易房对流离失所的居民至关重要。“无论是回乡的居民,还是受灾的农户,这些房子都是他们重建生活的唯一希望。但以军进行无差别的空袭,很明显,以色列不希望边境地带有任何生命迹象。”
黎巴嫩南方委员会负责战后损毁评估与重建工作负责人哈希姆·哈伊达尔介绍说,初步数据显示,约有3.75万套住房被完全摧毁,5.5万套严重受损,整体受影响住房多达13万套。估算的总损失约为40亿美元。
“这类空袭不是打击军事目标,而是针对平民临时住所。”黎巴嫩政治分析人士尼达尔·伊萨对新华社记者表示,以军近期的袭击反映出其更深层次的战略意图:“让这些地区无法居住,以色列就能在边境地区人为制造一片无人缓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