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一件汉代的青龙纹瓦当。瓦当中心行龙矫健,龙口大张,双翼飘动,龙尾翘起,腿爪奋力蹬踏,整体姿态腾空飞舞,气势轩昂,线面参差错落,造型舒展灵动。它的背后不仅蕴藏着我国古代天文学的辉煌成就,也包含古人对龙这一神兽的美好寄寓。
汉 青龙纹瓦当
故宫博物院藏
中国古代建筑屋面瓦可根据功能、造型等进一步细分。屋面檐头第一块瓦前端的构件就是瓦当。其一般呈圆形或半圆形,既便于屋顶排水、保护瓦下的木构件免受雨水侵蚀,还有一定的装饰作用。瓦当表面各种动、植物或文字、云纹等的图案纹饰,是我们研究中国古代各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瓦当在汉代装饰及工艺发展鼎盛,古朴可爱的四神瓦当便是此时的代表。
汉 四神瓦当
故宫博物院藏
故宫博物院收藏有整套汉代四神瓦当。“四神”也称“四象”,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上古时期,古人观察星辰,把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星宿布列方式,想象成四种不同的神兽,这便是四象。它们代表四个方位,对应四种颜色——东宫苍龙、西宫白虎、南宫朱雀和北宫玄武,其中青龙位居四神之首,代表东方,对应青色。当时的人们深信,四神与天地阴阳关系密切,有着护佑四方的神力,因此将四神瓦当应用于重要建筑之上,希望它们能起到坐镇四方,驱避灾祸的作用。
四象统辖二十八宿示意图
此外,故宫博物院还收藏有其他青龙题材的砖石文物。隋代青龙画像石上,青龙造型十分别致,麒麟首、鲤鱼尾、面有长须、犄角似鹿。它前爪腾跃,后爪蹬踏,足下有祥云。御龙之人,头戴高帽,面庞清瘦,身穿宽袖大衣,飘带在双肩处缠绕后向上飞扬,整体线条非常流畅。另一块出土于湖北武昌唐墓的青龙纹砖上,龙纹线条有飞动之感,前部有一人,做前引状。
隋 青龙画像石
故宫博物院藏
唐 青龙纹砖
故宫博物院藏
这两件文物中,都有人乘龙或牵引龙的场景出现,这与古人认为龙能够沟通天地的观念相关。先秦时期就有神仙御龙以行的表述,因此,御龙也成为了仙人身份的标志之一,《庄子·逍遥游》曰:“藐菇射之山, 有神人居焉……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史书中,更有不少关于乘龙升仙的记载,如《史记》中就曾提到:“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龙七十余人,龙乃上去。”在古人心中,龙不仅可以驱避灾祸,还具有沟通天地的功能,是升仙的载体和工具,因而龙经常出现在墓葬装饰中,寄托着墓主人生前的美好愿望。(撰文:于澄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