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新华网联合主办,中广联合会有声阅读委员会和中国和平出版社承办的“未来讲堂——经典宋词诵读与赏析”活动,是我们继“未来讲堂——名家诵读赏析经典古诗词”活动之后,为广大青少年精心准备的又一份国学大礼。
活动邀请了十余位专家学者撰稿,百名演播艺术家、广播电视主持人、表演艺术家献声,用生动的文字、美好的声音,为青少年朋友献上中国式的成长滋养与青春陪伴。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词作者:苏轼
撰稿:陈才智
诵读赏析:陆洋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点击收看·
【赏析】
暮春三月,作者与友人同游兰溪河畔的清泉寺时,写下这首词。其语言平易晓畅,言浅韵高。
苏轼(公元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今四川眉山人。嘉祐进士。曾任祠部员外郎、翰林学士,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晚年贬谪惠州、儋州。后赦还,途中病死常州,享年六十五岁。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诗、词、文俱佳,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代表了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苏轼“以诗入词”,一变宋词之柔媚绮靡,开豪放一派,清奇雄健,气象恢宏,正如南宋刘辰翁所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著述甚丰,有《东坡七集》《东坡书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浣溪沙》,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此调有平仄两体,正体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关于词牌名,人们多认为源自春秋时期越国浣纱女西施的故事,所谓浣溪沙就是“浣纱溪”,本意即为吟咏西施浣纱的溪水,逐渐扩展到闺情、相思、隐逸、羁旅等题材。其风格音节明快、朗朗上口、婉转含蓄。《浣溪沙》词牌还有许多别名,比如《满院春》《醉木犀》《广寒枝》《试香罗》等。
这首词作于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三月,苏轼时任黄州团练副使。词前小序说:“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蕲水,在黄州蕲水县(今湖北浠水),蕲水自城边流过,经兰溪入长江。一般河溪水多向东,只有少数因局部地势东高西低而向西流。暮春三月,苏轼与友人庞安时同游兰溪河畔的清泉寺,写下这首词。
词的上片一句一景,写清泉寺幽雅凄冷的风光。首句“兰芽短浸溪”,依眼前实景描绘“兰溪”之名的由来,兰芽,是指兰草初生的嫩芽。“短浸溪”三字,写出溪水的澄澈、兰芽的鲜嫩,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美感。“浸”字,令人感觉溪水都浸透了兰的幽香。次句的后五个字,脱胎于白居易《三月三日祓禊洛滨》诗中的“沙路润无泥”一句,但是将“润”字换为“净”字。白诗“润”字,同其上句“柳桥晴有絮”中的“晴”字相对;苏词的“净”字,是为了突出松间沙路的洁净,一尘不起,正是春雨潇潇之景,同时也体现词人自己内心的澄净之态,可见其用字之斟酌。第三句,“萧萧暮雨子规啼”,萧萧,即“潇潇”,形容细雨不停的样子。子规,即杜鹃。这一句是写暮雨中杜鹃的啼鸣,情调转为凄冷悲凉,勾人愁思,是苏轼贬官黄州心情的流露。至此嗅觉、视觉、听觉三方面都已兼顾,而情绪上的这一“下跌”,又将会使得下文的振起更自然,也更有力。
词的下片即景抒怀。换头,以反诘句式发出人生能再少的奇想,继之以兰溪水西流的特殊自然景象巧妙作答。“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时间如流水一般,一去不复返。流水不可逆,时间也不可逆,这是普遍的自然规律。然而,清泉寺前兰溪的流向,却给苏轼以生命的启示:“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如果生命的历程如同水流向东奔流不息,那么眼前的溪水就是反向运行的奇迹,既然“水有西流日”,又怎能断定“人无再少时”?
白居易《醉歌示伎人商玲珑》诗有“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之句,抒发的是红颜易老、良时不再的悲慨。这首《浣溪沙》的结句“休将白发唱黄鸡”也是反用白诗之意,意思是说,不要像古人那样徒然悲叹岁月流逝,自伤衰老,一反白居易诗黄鸡催晓、白日催年的悲观调子,唱出顽强乐观的呼唤青春的人生之歌。
诵读苏轼这首词,就会发现其语言平易晓畅,言浅韵高。尤其是结尾“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三句,由“门前流水尚能西”的眼前实景,即景抒怀,顺势推出绝不服老的昂扬情绪,使句意层层递进,产生了一股前激后涌的气势。在暮雨潇潇的春末,一个罪谪黄州的官员能如此达观地面对世界,如此乐观地看待人生,大概这就是子瞻可以升级为东坡的重要缘由吧。清代词学家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结尾这三句说:“愈悲郁,愈豪放,愈忠厚,令我神往。”所评颇为中肯,道出了千古知音级别的感触。
撰稿:陈才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白居易研究学会副会长、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副会长。
诵读赏析:陆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播音指导,70年70人·杰出演播艺术家。国家广电总局高级职称评委会专家评委,中国传媒大学等多所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学科带头人、兼职教授。
主创人员名单
总策划:沈蓓莉、范卫平
策划:黄炜、陈爱民、黎刚、孙巍、王秋、李秀磊、林云
统筹:胡银芳、高建荣、毛蓉蓉、常烨
撰稿:王贺、冯倾城、刘先琴、江合友、李让眉、肖亚男、陈才智、陈骥、蒙曼、路英勇、樊令(按姓氏笔画为序)
监制:钱宇、刘莹、王洋、杨隽、张宝玉
多媒体公众号主编:洪博
融媒体:白钢、天时、雷杨、马鹏、宋扬、朱伟雄、高磊、李林、权敬、刘强、陈静、徐林、常炯辉、黄俊
文字编辑:张冉、高玮齐、王雅卿
美术编辑:孙文君
音视频制作:北京京广传媒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