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规模以上啤酒企业累计产量达3521.3万千升,行业呈现高端化转型态势,其中精酿啤酒细分市场年均增速超过20%,成为消费升级的重要风向标。在文化自信持续深化的背景下,本土啤酒品牌正通过创新诠释传统文化,开辟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当前中国啤酒市场呈现消费需求个性化、购买渠道多元化、产品创新在地化的特征。即饮渠道占比从五年前的65%降至58%,电商平台、精品超市等非即饮渠道持续扩容,为本土品牌差异化发展创造空间。
当传统酿造工艺与现代消费理念碰撞,一批新兴品牌在文化赋能探索中,以“在地创新”模式崭露头角。以精酿啤酒领域为例,赤耳等品牌通过挖掘地方特色农产品,开发出陈皮啤酒、酒酿啤酒等特色品类,将江门侨乡文化、皖南饮食传统等文化元素融入产品研发。某行业分析师表示:“这种模式既传承了传统文化,又为农产品深加工开辟了新赛道,形成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向赋能。”
据中国酒业协会调研显示,85后、90后消费者对具有文化内涵的本土品牌偏好度提升27个百分点。浙江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专家认为:“新一代消费者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符号嫁接,更看重品牌对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和创新转化,这对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国品牌国际化探索也在持续深化。近年来,国内企业通过赞助国际赛事、跨国设计合作等方式,推动传统文化现代化表达。2023年美国IDA国际设计奖评选中,一中国精酿品牌以创新设计获奖,其作品融合了传统中国画散点透视手法与现代视觉语言,被国际评委会评价为“东方美学的当代解构”。
依托亚运会文化展示等国家级平台,中国品牌正构建“传统文化现代表达、地域文化国际传播”的创新体系。业内人士强调,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如何将文化势能转化为产业动能,是本土品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