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5月18日电(许超 许东远)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在杨浦,有一座承载千年武术文明的宝藏场馆——上海体育大学中国武术博物馆,如今正以一种全新的姿态面向公众。
据了解,上海体育大学武术博物馆位于上海体育大学内,博物馆展示面积达2500平方米,精选藏品4000余件,其中不乏与武术相关的各类珍贵藏品,分布在拳械厅、历史厅、临展厅和“丝绸之路民族传统体育非遗展厅”。
此次全新开放的“丝绸之路民族传统体育非遗展厅”,以上海体育大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成果《从长安到雅典:丝绸之路古代体育文化》为基础,在策展过程中将这项重要科研成果转化为展览大纲,并适当添加了互动体验的内容,最终打造出了由展示区、体验区和教学区三部分构成的全新展厅。
那么,什么是蹴鞠?敦煌壁画上有哪些武术动作?古代弓箭射击的原理是什么?在占地600余平方米的展厅,以陆上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为线索,打造了长安、洛阳、河西、西域四大主题展区,观众可通过图文展示、实物展品、多媒体互动等多种形式,了解击鞠(马球)、蹴鞠、举重、百戏、驯马、武术、角抵、弓射、博弈等古代体育非遗项目的历史脉络与发展变迁。
策展人高原举例:“举重在古时叫作‘翘关’,也称‘举关’或‘拓关’。其实最初指用单手擎起城门大栓的力量练习方法。我们在这里放置了许多展品,便于对照参考,比如过去举重的铜锁。”
此外,展厅内还有一个特别的空间。步入其中,仿佛走进敦煌洞窟中,“这是一个模拟洞窟形式,我们以敦煌壁画为灵感,找到壁画中关于武术的内容,做了集中的展示。”高原说。与此同时,展厅中还设有互动体验区,具有多样化的体验设施,包括射箭、投壶、蹴鞠、捶丸、摔跤、太极、梅花桩等。观众们可以拉弓体验“礼射六艺”,或是挑战投壶精准度,亦或是踏上梅花桩练平衡。而展区的裸眼3D大屏,还可对比标准太极拳招式。
值得关注的是,在博物馆一楼还设有由上海体育大学联合百度AI共同研发的全国首个“非遗武术大模型”。据悉,该模型集“教、学、练、测、评”于一体,具备技术示范、知识问答、智能带教、动作纠错4大核心功能,能够为非遗武术爱好者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科学化实时反馈与即时指导。如参与者在练拳时,AI可捕捉用户动作轨迹与标准模型智能比对,实现动态打分评测和实时反馈指导,真正让“纸上招式”变为“立体教学”,让更多拳种流派“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日前,“非遗武术大模型”已在Create 2025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正式亮相。
近年来,上海体育大学武术博物馆依托自身专业优势,每年开展数十场次不同主题、丰富多彩的科普教育活动,打造了帕金森康复训练营等诸多品牌科普活动,同时以武术进校园,举办武术比赛等方式不断推进武术知识的科普与传播,为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作出了积极贡献。(视频素材:杨浦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