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有所养,幼有所依,就近就业,增收致富,楚雄州永仁县打造了一套自己的“幸福公式”。
托起家门口的幸福养老
孟夏时节,走进楚雄州永仁县莲池乡莲池村委会78岁李林全老人家的小院,“幸福里·夕阳社区”的工作人员正在小院里给老人理发和量血压。阴凉处缕缕凉风吹过,十分惬意。
量完血压,问诊完毕,一切正常。工作人员将刚刚的服务情况打卡拍照,上传至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一次留守老人居家养老的定期上门服务就完成了。李奶奶又拾起手边的彝绣绣片,绣了起来。
李奶奶家是二十年前异地搬迁至莲池村,儿女在外务工。“以前住的地方不通路不通电,搬到这里离乡里近,非常方便。”李奶奶跟记者说。
村里对老年人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准确掌握他们的经济来源、生活状况及监护情况等基本信息,对老年人进行“红、黄、绿”三色标识,实施精准的差异化靶向服务。
李奶奶家属于“绿户”,留守、空巢、生活可以自理,“幸福里·夕阳社区”工作人员就实行定期探视、按需服务。如果是“红户”,则是高龄、特困、重残、失能老人,实行重点照护、优先服务。“黄户”重点覆盖独居、部分失能老人,实行安全监护、生活照顾。
根据不同的需求,永仁县开列了农村留守老年人居家养老“十助服务”清单,对助急、助行、助购、助学、助乐、助聊6项基本服务,由志愿者、社会力量、包干干部实行免费服务;对助医、助浴、助洁、助餐4项增值服务,由夕阳社区选聘的“邻里互助员”和村医,经过培训合格后上门进行专业化的低偿服务。
村医给李奶奶上门量血压,进行一次问诊,只需要9块钱。钱从哪来?永仁县探索出了“四个一点”,动员家庭出一点,政府补一点,集体添一点,社会捐一点。“我们根据不同服务需求和市场成本按照失能、部分失能、自理分为1200元、800元、500元三个收费标准,分摊之后,每个家庭实际需要支付的费用并不高。”莲池乡副乡长李云燕告诉记者。
“我们还为山区、独居、空巢、留守、失能老年人配备紧急呼叫器、摄像头、红外监测等智能监护设备,按下红色按钮,或者扯三秒报警器的绳子,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就能接到呼救报警信息,平台第一时间会跟邻里互助员发信息,也会自动拨打老人亲属电话,一直打通为止。”李云燕说。
截至目前,永仁县“幸福里·夕阳社区”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已在全县推广,累计完成居家养老“十助服务”工单超4万单。
搭建“管家式”就近就业劳务平台
农忙时在家务农,农闲时如何增收致富?永仁县通过搭建“管家式”劳务平台,帮助农民走出了就近就业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我们永仁县大力发展经济林果产业,比如蓝莓种植,而这个产业季节性用工比较突出,蓝莓成熟的采摘季需要大量用工,而这一时段,农民正好是农闲时期,正好无缝衔接。一方面企业安心生产,另一方面农民不用四处打工,在家门口就能省心务工。”永仁县幸福里社区办公室主任熊兴华说。
有多省心?蓝莓公司负责人感慨地说:“原来我们在用工高峰期都需要到外地招工,不但成本高,还因为没有办法解决吃住等问题,很多工人来了又走,根本留不住人,既增加了成本,又拖延了工期。‘幸福里’社区建成之后,用工只需要一个电话,可以随叫随到,并且都经过了培训,工人素质普遍较高,让我们既省心又省钱,为公司解决了大难题。”
“幸福里”社区通过租赁盘活闲置校舍、办公楼等国有集体资产,配套建设食堂、洗浴室、洗衣房、文体活动场所等设施,免费提供吃住行一体,解决务工人员基本生活问题,打造“拎包入住、送餐到岗、餐后上工、往返接送”的务工环境。
熊兴华说,“对于夫妻一起来务工,我们还会提供家庭房,孩子也能就近上小学,接送孩子上学非常方便。我们用工很灵活,如果家里有事,务工人员可以请假,也可以办理离职,先去处理家里的事。闲时再过来,照顾家里和上工两不耽误。”
目前,“幸福里”社区一共吸纳产业工人超六千人,常住务工人员一千余人,从2022年12月份至今,累计为企业提供用工超过36万人次。社区大部分务工人员月工资达到4500元,越来越多的农民走上了产业工人致富路,通过社区培训也掌握了更多的产业技能。同时,也吸引不少外出务工人员“回流”。
让老年人过上丰富多彩、有尊严的晚年生活;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收,不再缺席孩子的成长。永仁县这套“幸福公式”,撑起“一老一小”幸福伞,值得向全国更多地区推广。(记者 雷曼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