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4月8日电(记者 宫晓倩)鼻健康关乎每个人的生活质量,但许多慢性鼻病往往被忽视。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便是其中之一,它不仅影响呼吸,还会导致呼吸困难、嗅觉障碍、鼻腔分泌物增多、面部疼痛等症状,严重干扰患者的日常生活。
在4月12日全国爱鼻日来临之际,新华网邀请了北京同仁医院鼻过敏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张媛教授以及北京同仁医院鼻科研究型病房主任、主任医师羡慕教授,共同探讨鼻健康管理及科学防治鼻病的相关话题。
北京同仁医院鼻过敏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张媛教授(中)以及北京同仁医院鼻科研究型病房主任、主任医师羡慕教授(左)做客新华网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看似小病 但对患者有着大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容易忽视鼻部的健康。然而,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这一慢性疾病,却在无声无息中影响着众多患者的生活质量。鼻塞、流脓涕、嗅觉减退、头痛……这些症状虽然看似不起眼,却像“慢性毒药”一般,一点点侵蚀着患者的日常生活。
张媛介绍,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不仅仅是一种局部疾病,它还会对患者的整体生活状态产生严重影响。鼻塞会导致患者缺氧,影响工作和学习效率;嗅觉减退则可能进一步导致味觉受损,让患者的生活失去色彩。更糟糕的是,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还可能引发哮喘等慢性气道疾病,故而成为了很多慢性疾病的源头性疾病。
“虽然看似是一个小病,但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对患者整体的日常生活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希望大家能够好好重视这一疾病。”张媛强调。
北京同仁医院鼻过敏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张媛教授
作为国内耳鼻喉学科的重要阵地,北京同仁医院在临床诊疗、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引领行业发展。在鼻科学领域,北京同仁医院更是承担着全国科技创新的责任和使命。
张媛介绍道,针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这一难治性疾病,医院首先强调了慢病管理的理念。她指出,手术虽然是治疗的重要手段,但仅仅只是治疗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非终点,手术只是让患者重新回到一个新的起跑线上,术后仍然需要用长期规范化治疗来巩固疗效。其次,为了优化手术效果,医院通过长达九年的随机对照研究,不断优化手术术式,针对容易复发的难治性鼻窦炎,找到了性价比高的手术方案,确保患者在短期和长期内都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再次,除了手术方式的创新,北京同仁医院还在探索生物靶向治疗。尤其对于难治性2型炎症性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医院正在开发靶向治疗的新方式。
在优化患者治疗体验方面,北京同仁医院同样不遗余力。羡慕介绍,医院较早开展鼻息肉内因临床研究,通过切片分析来判断鼻息肉的复发倾向,为患者制定更精准系统的治疗策略。此外,医院还尝试无创预测方法,如用毛刷轻轻刷取鼻腔脱落的细胞进行分析,从而预测患者是否易发展为难治性鼻窦炎,实现早期预测性诊断,优化患者体验并更好地指导患者未来诊疗。
北京同仁医院鼻科研究型病房主任、主任医师羡慕教授
突破传统治疗手段局限 创新生物制剂为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带来新选择
对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治疗,传统的手段主要包括鼻喷激素、口服激素和手术。但是,患者对传统疗法的耐受性和依从性不足,成为制约疗效的关键因素。随着科技的进步,生物制剂这一新兴疗法逐渐崭露头角,为患者带来了新的选择。
“生物制剂的研发,源于近年来科学家们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发病机制的深入认识。”羡慕介绍,研究发现,一些炎症因子在慢性鼻窦炎,尤其是难治性慢性鼻窦炎的发病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包括TSLP(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白介素4(IL-4)、白介素13(IL-13)、白介素5(IL-5)和IgE(免疫球蛋白E)等,这些炎症因子如同慢性鼻窦炎的“幕后黑手”,不断推动着病情的恶化。
“生物制剂就像拿手枪打靶子一样,非常精准地靶向这些细胞因子,阻断它们在炎症级联反应也叫‘瀑布反应’过程中的作用,从而实现对慢性鼻窦炎的控制。这样有助于使患者避免接受反复的手术和长期的糖皮质激素治疗。”羡慕说。
张媛也补充道,生物靶向治疗的核心是针对疾病的发病机制。在选择靶向治疗药物时,除了观察患者的表型(长息肉)外,还要观察内表型的特征,包括EOS(嗜酸性粒细胞)和IgE(免疫球蛋白E)是否升高、是否合并过敏等因素。综合判断后,选择适合的靶向治疗药物。“只有靶向施治,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张媛强调说。
进行创新性研发 从发病机制中寻找突破点
在医疗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生物制剂不断取得新进展,为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带来了更多治疗可能。与此同时,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也在持续进步,为整个医疗领域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那么,这些新技术将如何改变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治疗格局呢?
羡慕指出,人工智能在提升诊断效率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以鼻息肉切片诊断为例,传统方式需要人工分析组织切片,通过大量视野、层面里的细胞形态及分布情况来进行诊断,过程极为耗时。而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后,能够快速分析大量数据,更准确识别病变特征,从而大大提高诊断效率,让患者能更快得到准确的诊断结果。
在谈及引入创新诊疗技术,推动中国高水平医疗服务与全球接轨方面的话题时,张媛介绍,医院将继续进行创新性研发,探索更多新的发病机制,引导未来的生物治疗靶点的选择。“只有不断探索创新,才能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张媛说。
与此同时,羡慕还表示,在发展医疗科技的同时,北京同仁医院希望发挥带动和辐射作用。她提到,尽管目前已有一些相关药物上市,但很多患者甚至医生对这些药物并不了解。在相同疗效和相同费用的前提下,患者有权选择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因此,同仁医院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让更多患者和医生了解这些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推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治疗领域的整体发展。
医患共同配合 更科学、更理性地对待鼻部疾病
在全国爱鼻日来临之际,对于如何让更多患者提高鼻病认知,两位教授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张媛认为,一方面,需要让患者了解更多的疾病知识和新的治疗进展,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提升整个疾病控制水平。另一方面,也需要与更多交叉学科进行融合,多方位合作,在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新药研发等方面有更多的进展,给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羡慕则希望广大患者对鼻窦炎有更理性的认识。她表示:“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疾病,得了也不要太过惊慌,只要接受正规的治疗,绝大部分患者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同时,也不要忽视这个疾病,否则有可能发展成为下气道疾病。希望患者和医生共同配合,实现长期控制,更科学、更理性地对待鼻部常见疾病。”
本材料仅用于疾病教育目的,若有疑问,请咨询医疗卫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