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出台《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近日,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宣部等九部门关于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文件精神,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助力文物强省建设,湖南省出台《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由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科学技术厅、湖南省民政厅、湖南省财政厅、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南省文物局联合制定,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凝聚各方共识,共同推进新时代全省博物馆改革工作。
《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博物馆事业发展新格局。到2035年,博物馆体系结构、管理体制机制、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文旅融合作用发挥等全方位提升,助力湖南从文物大省向文物强省迈进。
《实施意见》从优化结构布局、优化征藏管理、强化科技支撑、提高展览质量、发挥教育功能、加大传播力度、促进文创开发等7个方面提出了主要工作任务;提出要夯实发展基础,大力实施中小博物馆扶持行动,推动湖南博物院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推动一批重要地市级馆、革命纪念馆纳入国家卓越博物馆发展,加强对行业、非国有博物馆以及“类博物馆”的分类指导;树立科学、全面征藏理念,拓展藏品入藏渠道;依法依规在湖南博物院、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文博单位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试点;实施湖湘精品展览工程,创新展览展示传播教育;用好用足中央、省关于文化文物单位文创开发措施文件,制定合理收入分配原则,盘活发展动力。
《实施意见》重点从加强组织领导、政策支持、队伍建设、健全激励机制、鼓励社会参与、加强监督管理等6个方面提出保障举措,确保改革取得实效。如:强调省与市县在博物馆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的落实,加强博物馆免费开放绩效考评结果的运用;提出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设置创新岗等多渠道引才用才。博物馆开展文创开发、可移动文物保护、科研成果转化等创造性劳动取得的相关收入依规依程序纳入单位预算统一管理,合理确定文创收入净收益用于核增绩效工资比例等。
【榆林市榆阳区陶器博物馆正式开馆】近日,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的陶器博物馆正式开馆。榆阳区陶器博物馆坐落在榆阳区驼峰路179号,建筑面积1050平方米,馆藏文物1041件。
陶器博物馆以“文明曙光”为主题,设立了“文明曙光—陶器的起源”“文化聚合—新石器时期陶器”“朔方营国—夏、商、周陶器”“文化交融—战、秦、汉陶器以及后代陶器”“文化繁荣—多种类陶器(杂器)”共五个单元;同时陈列的文物以自述的方式结合“知识链接”的形式进行展示,展陈上采用图片文字等场景再现手段,注重整体环境的感染力和震撼力,以知识性、趣味性给观众强烈的印象。
据了解,陶器博物馆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宗旨,把优秀的历史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展示好、发展好;为了使陶器博物馆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在业务服务方面为教育、科学研究、咨询、旅游服务等提供服务;为观众提供便利的服务设施,使每位观众在观赏的同时能够获得文化生活的满足。
【大连金石滩美术馆正式揭牌】2022年8月15日,大连金石滩美术馆揭牌仪式暨北方抽象论坛在金石滩葡萄酒小镇开幕。金石滩美术馆紧密结合自身浪漫旅游区的定位进行发展,让游客在欣赏优美自然风景的同时深度体验金石滩迸发的艺术灵感和文化源泉,为大连金石滩再添主题IP。
金石滩美术馆立足于打造大连区域的专业、权威型现代艺术类美术馆,补白区域内专业艺术类美术馆的短缺。金石滩美术馆是集学术交流、专业研讨、艺术品创作、研究生实践基地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场馆,也是金石滩乃至大连高端的学术性艺术交流平台。
揭牌仪式现场(图源:央广网)
【福建省博物馆文创联盟成立】近期,福建省博物院隆重举行福建省博物馆文创联盟成立大会。福建省博物馆文创联盟以传播博物馆文化为目的,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原则,搭建专业的信息交流和服务平台,集聚全省博物馆优质文创资源,提升文创发展质量,推动文创产业创新发展,讲好福建历史文化故事。
本次大会集结了联盟组织成员单位近60家,涵盖省内各博物馆、高等院校、文化创意公司,共同打造福建省博物馆文创发展共同体。作为发起单位之一,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全媒体中心派代表出席了本次联席会议,并参与了相关草案的表决。
围绕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趋势,本联盟计划每年召开一次文创联盟大会,提升影响力和号召力。广播全媒体中心也将充分发挥“讲福文化故事+做创新节目+全媒体传播矩阵”的核心优势,创想文创产品以及落地活动;为联盟文创整合联销平台;助力提升博物馆文创联盟的专业性和整体实力,促进产学研融合发展。
成立大会现场(图源:弘博网)
【英国设菲尔德新开自然史博物馆】8月13日,位于英国设菲尔德的约克郡自然史博物馆(Yorkshire Natural History Museum)开幕,馆舍为一家钢铁厂总部旧址,建于20世纪初爱德华时代。其所藏化石由古生物专家詹姆斯·霍格(James Hogg)搜集。现年23岁的霍格称自己自幼喜爱古生物学,但因在伦敦求学期间几乎每天参观伦敦自然史博物馆而对化石兴趣倍增。
新成立的博物馆聚焦于约克郡的史前生命,呈现霍格多年搜集和购买的标本,涵盖矿物和化石,并以侏罗纪海洋生物为主,例如菊石、箭石、蛇颈龙和鱼龙。霍格称,他和新馆理事们希望这里能成为科学爱好者们的枢纽。新馆还将拥有一个保护实验室,实验室将向公众开放。
伦敦自然史博物馆馆长古尔(Doug Gurr)盛赞了这家新馆,并表示将全力支持新馆的工作。
约克郡自然史博物馆藏品YORKSHIRE NATURAL HISTORY MUSEUM
【中国】广州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近日,由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与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联合主办的“不爱红装爱武装——中国人民军队女军服展”继续在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广州市海珠区纺织路东沙街18号)对外展出。
本次展览共展示80件(套)军服、配饰和丰富的历史资料;分为“革命战争年代的朴实无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焕然一新”“改革开放新时期的飒爽英姿”“新世纪的崭新风貌”四个单元,集中展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年以来不同历史时期人民军队女军人的英姿风采,彰显了中国妇女投身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坚定信念和磅礴力量。
女军服的更新迭代是人民军队百年强军史的缩影,此次展览通过近百年来人民军队军服从无到有、从单一制式到现代系列配套的发展过程,从女军服这一独特的视角,生动展现了人民军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发展壮大,逐步迈向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光辉历程,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军队的高度重视和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大。
本次展览将一直持续至2022年9月15日。
展览现场(图源: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
【中国】香港狮语画廊:近日,由狮语画廊主办的秦风个展“苍野行走”继续在香港天后屈臣道8号海景大厦C座1203对外展出。
本次展览以“苍野行走”为题,集中呈现了秦风在其三十多年横跨中西艺术生涯中所创作的作品。秦风被视为中国前卫艺术的重要代表人物、中国传统水墨的革新者,他的作品兼容包并又充满动态,融合了西方表现主义哲学的浪漫与中国书写式的气韵。
秦风的创作汇集了对于东方哲学中天地之道的思考,同时透露出西式表现主义的强大能量。超越身体的大尺幅书绘让他将传统意义上的中国书画转变为一种跨文化的抽象主义的绘画。同时,秦风的创作体现出多媒介、多媒材的特点,对当代媒材的应用使水墨在秦风手中演变为结合传统工艺与当代文化面貌的综合艺术形式,“后现代水墨” 的立体空间也由此建立。
此次展览将一直持续至2022年9月15日。
展览海报(图源:狮语画廊)
【中国】深圳白境艺术空间:近日,由大学生艺术博览会(深圳)主办,白境艺术空间承办的“时间之流与存在之境——毛嘉个展”继续在深圳市福田区八卦岭工业区523栋二楼对外展出。
此次展览共呈现毛嘉所创作的36件新作。毛嘉的作品在传统工笔画的基础上,从观念表达的学术目标出发,创造了富有时代与个人特点的图像系统,在很好转换传统工笔画三矾九染作画方式的同时,将西方超现实主义的场景安排法、蒙德里安的画面分割法、克里姆特的装饰性手法等等加以了转换融合。
毛嘉塑造了许多空无一人的空间,里面只有不同的物象。他通过描绘理性、冷静和几何的空间,处理时间与存在的关系,再现“钟表时间”的物质形态。当钟表时间开始隐退,原初记忆浮现,情绪、感性与知觉便会逐渐开始充盈着绵延的空间,最后,时间之流的轮廓被勾勒出来。
此次展览将一直持续至2022年9月4日。
展览海报(图源:生活艺术地图)
【中国】武汉合美术馆:近日,由合美术馆主办,中电光谷协办,孙江舒策展的“循迹——合美术馆馆藏手稿研究展之一”继续在武汉合美术馆二楼四号厅对外展出。
本次展览选取了方力钧、王广义、庞茂琨、傅中望和蔡广斌这五位极具代表性的当代艺术家作品,展览通过将合美术馆馆藏手稿和艺术家原作并置的直观展出方式,将艺术创作过程生动地呈现出来。此举不仅可以帮助学习者、研究者乃至纯粹的欣赏者深入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更重要的是能够从中洞察艺术家自我否定、调整、完善的过程。
此次展览将一直持续至2022年10月29日。
展览海报(图源:合美术馆uam)
【德国|新国家美术馆】位于德国柏林的新国家美术馆(Neue Nationalgalerie)自2022年7月2日至2023年1月8日举办展览“萨沙·维德霍尔德:重新发现一位被遗忘的艺术家”(Sascha Wiederhold : Wiederentdeckung eines vergessenen Künstlers)。萨沙·维德霍尔德(1904—1962)的艺术曾很不公地遭到埋没,而此次展览汇聚了他硕果仅存的作品。这也是近半个世纪来,他的作品首次展出。这是一次再发现。维德霍尔德1924年开始作画,与赫尔瓦特·瓦尔登(Herwarth Walden)在柏林的画廊“风暴”(Der Sturm)多有交集。他也设计舞台布景、海报和书籍封面。他在作品中建构的意象有着疯狂旋转的形状和图案,也有着浓重的色彩,他的大尺幅画作传达着几乎能致幻的视觉体验。纳粹时代,维德霍尔德停止了艺术活动,转而成为书商。他仅有极少作品存世。1928年创作的《弓箭手》(Bogenschützen)近日入藏新国家美术馆,并在展览“1900-1945年的社会艺术”中受到好评。
萨沙•维德霍尔德(Sascha Wiederhold)/《弓箭手》(Bogenschützen)(局部)/1928年/© Staatliche Museen zu Berlin, Nationalgalerie, erworben 2021 durch die Ernst von Siemens Kunststiftung / Galerie Brockstedt, Sebastian Schobbert
【讲座预告|汉家天下的东方王国】2022年8月21日上午,由山西博物院主办的讲座“汉家天下的东方王国”将在山西博物院会议中心(东南角楼)隆重举行。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中国人民大学、西北大学教授王子今。
“秦汉间天地一大变局”,在这一时段,西楚彭城的战略地位有鲜明的显现,楚地是刘邦建国的起始点,而楚国是汉帝国的东方封国。在汉史的若干关键节点,楚国的政治建置与文化面貌都曾经有过醒目的标志性意义。本次讲座将通过对汉帝国历史脉络的梳理,让观众认识楚国史,通过对汉帝国文化风格的考察帮助观众理解楚国文化;通过回顾汉代历史文化进程、关注海洋环境与外来文化元素对于楚国文化的影响,有利于深化大众对丝绸之路史的认识。
主讲人:王子今(图源:山西省博物院)
【讲座预告|南越王赵佗陵墓之谜】2022年8月19日,由南越王博物馆主办的“华音宫讲坛”系列讲座之“南越王赵佗陵墓之谜”将在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区一楼会议室隆重举行。此次讲座的主讲人是暨南大学历史系、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二级教授郭声波。
两千多年前曾在广州建都的南越国,不但大规模地开发了之前尚属闭塞的岭南地区,而且为广州在海上丝绸之路中无可替代的地位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其开国者赵佗,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身后事,更是充满了神秘的色彩。两千年来虽然人们不懈寻找这位枭雄的入葬之处,但始终未能如愿。
目前广州考古界比较占主流的观点是在越秀山。一个重要的依据是,南越国第二代国君赵眜的墓已经被发现是在城西北越秀山西侧的象岗山,曾经在三国时期被吴国将领吕瑜带兵开掘的第三代国君赵婴齐的墓葬,也可能是在城北一带。根据西汉时期帝王墓葬的惯例,通常是合族而葬。因此推断,赵佗墓也分布在赵眜和赵婴齐墓的附近。而这一带最有可能修建宏大王陵的,就是越秀山了,其地还有“越王井”的传说。不过至今考古工作者们尚未在越秀山找到有可能是赵佗墓葬的遗物或者遗迹。
主讲人在比较了以上各种说法,并结合实地考察和文献资料后认为,关于赵佗墓最为可信的是城北和城东北说。这两种说法认为墓在城北七八里的“马鞍山”或“马鞍冈”;比照现在的地理方位,很可能是在白云山马鞍山大凤冈、勒茶坑一带,象岗离该地不过数里,也属于合族而葬,但有可能早在唐代已经被盗。此次讲座主讲人将为听众了解赵佗墓制和葬地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讲座海报(图源:南越王博物院)
【讲座“辽阔的南海——广州海丝文化遗产的考古学解读”开讲】2022年8月6日,由广州考古南汉二陵博物馆主办的“辽阔的南海——广州海丝文化遗产的考古学解读”讲座在广州考古南汉二陵博物馆公众考古活动中心多功能报告厅隆重举行。此次讲座的主讲人是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二级研究馆员、广州市文物博物馆学会会长全洪。
广州古称番禺,地处南海之滨。海上丝绸之路秦汉时期就开辟了,唐代广州成为东方第一大港。2012年广州六处史迹点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此次讲座通过考古发掘资料与文献结合,解读从秦汉到明清时期文化遗产的内涵及其价值和意义。
讲座海报(图源:广州考古南汉二陵博物馆)
【讲座“寻迹羊城 ——考古发现的广州记忆”开讲】2022年7月30日,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和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共同主办,广州图书馆承办的“羊城学堂”第680期讲座“寻迹羊城——考古发现的广州记忆”在线上正式开讲。此次讲座的主讲人是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易西兵。
此次讲座谈到,广州地处珠江入海口,南邻大海、北通中原,是国务院1982年公布的全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考古发现表明,距今五六千年前,广州地区已有人类聚居。公元前214年,秦统一岭南,设南海、桂林、象三郡,筑蕃禺城,是广州建城之始。
自建城以来2200余年,广州城市中心未改,并且一直通过海路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及欧洲、非洲等地进行贸易和人文交流;依山面水的地理格局、清晰延绵的发展轨迹、持续不断的对外交往、多元包容的文化特质、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是广州鲜明的城市记忆。
讲座海报(图源:考古文博人)
【新书发布:《甘肃中小石窟调查报告:天水卷》】近日,由敦煌研究院与甘肃省文物局共同编著的《甘肃中小石窟调查报告:天水卷》一书已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对外出版。
本书以实地调查资料为基础,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天水境内中小石窟寺的分布特点、窟龛形制、造像题材、壁画内容、碑刻题记、研究概况、学术价值、保护管理等情况。
本书所涉及的天水境内中小石窟寺多处于渭河谷地,村镇密集、人口众多,民间宗教信仰气氛浓厚,导致境内多数石窟寺或因疏于管理而荒废,或重修、重建现象十分普遍,诸如窟形、造像、壁画、榜题、碑碣等历史信息缺失严重,使调查人员在测绘、拍摄工作中留下许多遗憾。
《甘肃中小石窟调查报告:天水卷》(图源:考古书店)
【新书发布:《河南寺庙道观碑刻集成:洛阳卷(三)》】近期,由杨振威主编,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河南寺庙道观碑刻集成:洛阳卷(三)》一书已正式对外面世。
《河南寺庙道观碑刻集成·洛阳卷(三)》共精选辑录了洛阳市区的洛宁县、伊川县、栾川县等现存碑刻220件,时间跨度上至明代,下迄民国;运用文献学、历史学及语言文字学等相关学科相结合的整理研究方法,对碑刻进行释文、点校、编目,按立碑时间先后顺序,采取图版与释文对照的方法编排,印刷精美,对照方便,是编者竭尽心力试图呈现给读者的一道盛筵。
《河南寺庙道观碑刻集成·洛阳卷(三)》(图源:新佳图书)
【新书出版:《敦煌人生:我的父亲段文杰》】近日,由甘肃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敦煌学家、原敦煌研究院院长段文杰之子段兼善撰著,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敦煌人生:我的父亲段文杰》一书已正式与广大读者见面。
《敦煌人生:我的父亲段文杰》是段文杰独子段兼善历时多年、翻阅大量文献、收集众多资料、整理父亲相关往来书信写作而成的,可谓目前市面上详尽、完整、可信的段文杰传记。
本书共分九章,立足于跌宕起伏的大时代背景,完整呈现了段文杰先生在解放前、新中国成立、反右派斗争、“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不同时期对敦煌莫高窟的守护、传播和弘扬。作者以青年段文杰从国立艺专毕业后,如何怀抱梦想、历经波折抵达敦煌为开篇,通过壁画临摹、科学研究、石窟保护、举办展览、学术研讨、出国交流等一个个切实有力的故事段落,讲述段文杰亲历新中国成立前的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新中国成立后的敦煌文物研究所以及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如何促成敦煌研究院建立的沧桑旅程、辉煌人生。
《敦煌人生:我的父亲段文杰》(图源:敦煌IP授权中心)
刻划纹麋鹿角
麋鹿起源于距今200多万年前,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清朝,古人对麋鹿的记述不绝于书。我们眼前的这件文物于1979年出土于海安市青墩遗址。最大高度135毫米,角主干自节部向上55毫米至70毫米处锯折断,角质石化程度不大,表面有剥裂现象,角面较光滑,仔细观察发现角面内侧有两排刻划纹,左排四组,右排两组。经研究发现这些刻纹表现的是青墩古人的意识形态,这很有可能是最早的易卦起源符号。
总策划:孙巍、李万万、陈立群
项目管理:高振华、刘诗婷、马琳
新闻编辑:倪悦洋、胡甜甜、杨凌、毛文宇
创意总监:蒋杰、包佩佩、谭培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