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4月11日是第29个世界帕金森日。为响应 “人工智能助力帕金森病管理”这一主题,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外科医学部牵头,联合神经内科、中医科及康复医学科等多学科专家,当天上午在门诊大厅成功举办帕金森病义诊活动。通过“AI +多学科协作”模式,为患者提供从早期筛查、精准诊断到个性化治疗的全方位、全周期的管理方案。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也是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中老年人的“第三杀手”。据统计,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口中,有近400万名帕金森病患者,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到2030年65岁患病人数可能达到500万。
多学科协作,精准诊疗助力
当天上午,该中心门诊大厅人头攒动。
由神经外科医学部张剑宁教授领衔,崔志强、赵虎林、潘隆盛等专家团队,会同神经内科、中医科、康复医学科多学科专家,,针对帕金森病“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的双重挑战,面对面为帕金森患者提供“一站式”专业诊疗方案。
张剑宁教授指出:“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和规范化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此次义诊活动旨在通过多学科协作,为患者提供全面、精准的诊疗方案,同时普及帕金森病相关知识,帮助患者树立科学防治的信心。”
人工智能赋能,革新诊疗模式
在活动中,第一医学中心展示了其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应用进展。AI辅助诊断系统、AI手术规划系统、5G远程手术、术后远程程控技术等临床应用,让更多的患者有机会享受科技发展带来的实际利好。
学部功能神经外科主任崔志强介绍,在帕金森病诊疗中,团队充分将数字化技术与人工智能化相结合,大大提高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及多年不能确诊的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的确诊率。在帕金森病DBS手术治疗过程中,通过术中磁共振,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围术期多学科管理,患者术后改善率平均为70%以上,术后用药较术前减少50%-70%,大大提高了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健康教育普及,提升公众认知
除了诊疗服务,此次义诊活动还特别设置了健康教育环节。专家们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了帕金森病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及日常护理知识。同时,医护人员还发放了宣传手册,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疾病。帕金森病的早期症状可能被忽视或误诊,导致治疗延误。通过健康教育普及,提高公众对帕金森病的认知水平,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本次义诊活动通过“科技赋能+多学科协作”,累计服务患者100余人次,发放科普资料200余份,提升了公众对帕金森病的认知和防治意识,广受患者好评。同时义诊活动还展示了该中心在帕金森病诊疗方面的专业实力,也为未来的医疗创新提供了有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