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一个人动作灵巧敏捷,大家常会说“动如脱兔”。在故宫博物院数量庞大、种类齐全的瓷器文物中,就有不少兔纹瓷器。
这是一件元代的玉壶春瓶的腹部,有一只小兔子,它在花草间奔跑跳跃,边奔跑边回头观望。本是静止的画面,但目光跟随这只小兔,似乎会有一种它仿佛正围着玉壶春瓶转圈跑动的错觉呢!
元 留白刻划兔纹玉壶春瓶
故宫博物院藏
更巧妙的是,小兔纹饰还与此件瓷瓶独特的釉彩相结合。瓷瓶釉色洁白中的那一抹红,便是“釉里红”。釉里红是元代创烧出的重要瓷器品种,它在烧制过程中,对窑炉的要求极为严格,所以成品率很低,流传至今且色彩完美的整器并不多。
制作出一件完美的釉里红瓷器,并不容易。工匠们首先要在做好的坯体之上,用含有氧化铜的彩料绘制相应图案,再将其整体罩上透明釉入窑烧制。想要烧出艳丽的红色,不仅要掌握好彩料中氧化铜的比例,烧制温度也需控制在1200-1250摄氏度的范围,在高温还原气氛中一次烧成。
元 釉里红花卉纹玉壶春瓶
元 釉里红高足杯
故宫博物院藏
如果烧制过程中窑炉温度变化过大,或没有保持住还原气氛,彩料中的氧化铜便可能晕散,有的会发色过度变成黑褐色,有的会发色太浅呈淡红色。若未达到漂亮的鲜红色,也就不能算一件完美的釉里红瓷器了。
这件兔纹玉壶春瓶的红色部分色泽浓艳,堪称元代釉里红瓷器中的精品。小兔眼睛处也以红色点睛,更增添了一分灵动。
兔纹局部图
为什么这样精湛的瓷器工艺会诞生在元代景德镇呢?景德镇靠近高岭土产地,元代的工匠将高岭土加入瓷胎,大大提升了瓷胎的品质,这在中国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元代景德镇还设有“浮梁磁局”,汇聚了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可以说此时的景德镇融合了瓷业发展的各方面优良条件,不仅创烧出釉里红,还创造了青花这类流行至今的瓷器品种。
明永乐 青花压手杯(花心)
故宫博物院藏
这件玉壶春瓶的兔纹还展示了另一种传统的瓷器装饰方法——刻划。早在陶瓷器诞生之初,人们就会用草绳、木头等工具在瓷坯表面上做出不同的花纹。
西汉 原始瓷青釉划花双系罐(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后来,工匠们以刀为笔,在瓷坯上刻出绚烂花纹,这也成为重要的瓷器装饰方法。玉壶春瓶上的小兔就是如此而来。小兔整体刀锋犀利洒脱,线条流畅自然,腾跃之间,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