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首都图书馆馆长毛雅君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为师生带来《科技助力古籍活化和传播》的专题讲座。讲座结合首都图书馆古籍活化和传播的实践案例,从中华古籍的魅力、中华古籍发展史、科技助力古籍活化与传播等三个方面,向现场师生介绍了公共图书馆在古籍保护领域的主要工作。
毛雅君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作讲座
本次专题讲座是北京市“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活动的阶段性成果。该活动是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组织的全国性活动,由各省级古籍保护中心和当地高校联合举办,通过嵌入式古籍保护课程和专题讲座,构建“古籍保护+学科建设+文化育人”的工作模式。
首都图书馆(北京市古籍保护中心)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指导下,联合在京中直与市属高校共同开展系列活动。北京市“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活动启动半年以来,已先后走进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农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十所高校,联合各高校图书馆共同推出11场讲座、6场展览、4场体验活动。
北京市“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启动仪式
北京市古籍保护中心和各高校图书馆因地制宜制定方案,开展专题展览、雕版印刷体验、古籍修复展示等体验活动,有效提升师生关注参与的兴趣。如首都图书馆古籍修复师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带来《新镌草本花诗谱》与《晚笑堂画传》雕版体验活动,带领青年一代领略古书印刷之美;首都图书馆联合北京市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中心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图书馆推出“中国民族典籍文化展”,利用古籍宣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各高校充分挖掘馆藏古籍资源推出展览,如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图书馆“严教 慎学 求真——馆藏辅仁大学毕业论文展”、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农本天下 社稷生民——馆藏农业古籍展”、清华大学图书馆“万卷琳琅——馆藏史部善本特展”、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书藏万象 智启新航——馆藏古籍整理、保护与开发利用展”、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古韵今辉 匠心传承——古籍修复技艺与成果展”等。古籍保护在校园的有效落地,激发了师生对古籍的热爱与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