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作为标志性的中华文化符号,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汗水创造的产物,是中国联通世界的“桥梁”。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这既是对中国人民伟大创造和智慧结晶的认同,又丰富了世界文化遗产宝库。
在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之际,扬州市人民政府重磅策划并组织编写的《沿着运河看中国(江苏篇)》及其英文版Exploring China along the Grand Canal: A Journey through Jiangsu,由河海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扬州是中国大运河申遗的牵头城市,也是中国大运河的原点城市,扬州的城市发展与大运河密切相关。因此,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将秘书处永久设在扬州。本书的编写也得到了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的帮助和支持。
丛书总主编贺云翱教授是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博导、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文博考古分院院长,曾发表有关历史学、考古学、文化遗产学等方面的论文和论著数百万字。本册主编张兵教授是河海大学生态文明建设与流域保护研究院、江苏长江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英文版译者为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张海榕教授团队。
运河纵贯南北,孕育并串连起吴文化、淮扬文化、楚汉文化和金陵文化四大文化圈,尽显江苏文化的多元一体和灿烂辉煌。《沿着运河看中国(江苏篇)》通过对省内十三市运河的兴修、改道等水利漕运活动进行系统介绍,从“运”物资到“运”文化,介绍当地人文、习俗、美食等风土人情,阐明运河与当地人民生活休戚相关的历史脉络。本书以“一段一故事”的段落布局,将枯燥的历史转变成短小的故事,趣味横生;同时内附明清时期运河、海洋、湖泊的手绘舆图,吸引读者了解大运河古往今来的面貌。
本书不仅为延续历史文脉平添张力,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谱写新篇,更向世界讲述了中国大运河人与河共生、共融、共兴的故事,让这一“流动的文化”更加熠熠生辉。
在本书中,读者可以漫步于扬州三湾河道旁,感受“舳舻相会行千里,运河绵亘是扬州”的富饶繁华,体会绿杨城郭的灼灼风华,欣赏广陵的千年月色;走进繁华的大运河常州钟楼段,流连忘返于“篦梁灯火”的美景,领略青果巷的静谧与古朴、南市河的繁华与生机,以及明城墙的厚重与沧桑;沿着通扬运河走一走,看张謇如何将实业救国的理想照进现实,以“一分一毫有用之事”,成就“中国近代第一城”;登上江淮阁,远眺千年古盐运河绕城而流,走近泰州横贯中国盐业、盐运、盐税的历史轨迹……
据悉,《沿着运河看中国》丛书共分为8册,后续将陆续打造浙江篇、山东篇等分册,串联起大运河沿线8省35市的一颗颗文化明珠,赋予大运河新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李南丹 报道员:俞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