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浙大二院”)日前举行了恶性肿瘤骨转移MDT生态一体化研讨会。作为国内开展骨转移MDT的先行者,该院通过MDT模式为骨转移患者提供了更加全面、精准的治疗方案,显著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
骨转移MDT助力诊疗规范化
骨转移MDT的开展涉及多个专业领域,该院参加此次会议的医生涵盖了骨科、肿瘤内科、胸外科、呼吸内科、放疗科、泌尿外科、乳腺外科、血液科、核医学科和影像科等多个科室。
据介绍,随着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生存时间不断延长,患者骨转移、骨相关事件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对于包括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肾癌、肝癌等恶性肿瘤的患者来说,骨转移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品质,甚至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
2022年8月,浙大二院骨转移瘤/软组织肉瘤联合门诊(MDT门诊)正式开诊。肿瘤患者发生骨转移后,前往该院骨转移瘤联合门诊就诊;联合门诊模式改变以往医患一对一的局限性,在各学科之间建立起联通桥梁,以期为更多患者带来规范化治疗方案和生命的希望。
浙大二院骨科主任叶招明教授介绍,骨转移的治疗目标包括:控制原发肿瘤进展,阻断肿瘤诱导破骨细胞介导的骨破坏,避免重要器官(如脊髓)以及重要结构(如承重骨)等受到不可恢复的损害,对已经存在的骨破坏进行固定,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肿瘤治疗和患者护理创造条件等。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主任叶招明教授
当前,该院骨转移MDT已经制定运行制度,有专人负责病例收集和人员调配等,MDT讨论会每周定期举行,各科专家积极参与,推动了该院恶性肿瘤骨转移诊治水平的提升以及治疗的规范化。
叶招明指出,骨转移瘤的主要问题是骨骼破坏、骨折和神经压迫,早发现、早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至关重要。通过抗肿瘤治疗、骨改良治疗、骨外科治疗等多种治疗协同,可以帮助骨转移患者获得最佳临床结局。“在既往治疗过程中,药物选择和规范化治疗是挑战。MDT通过多学科团队的协作,帮助解决了这些诊疗难点和挑战”。
浙大二院肿瘤内科主任袁瑛教授介绍,在骨转移MDT中,肿瘤内科医生会对骨转移瘤患者进行全身综合性的评估、诊断以及治疗;会给予患者包括全身抗肿瘤治疗、骨改良治疗等;同时根据患者疾病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检查或者治疗建议,如适时引入放疗、骨科手术干预等,以便患者得到最有效的治疗。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肿瘤内科主任袁瑛教授
“许多肿瘤患者在得知骨转移后感到绝望,实际上晚期患者仍然有可能获得较长的生存期和较好的生活质量。特别是乳腺癌、前列腺癌等生长较慢的肿瘤,通过内分泌治疗等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袁瑛教授指出,规范化治疗是提高肿瘤患者生存机会的关键,MDT的实施直接助力规范化治疗的推进。
早发现早治疗预防骨相关事件
叶招明指出,在恶性肿瘤骨转移治疗中,需要对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等骨相关事件进行提前干预。MDT模式下,通过多学科团队的协作,评估骨转移的危害性,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骨相关事件的发生;适时的骨科干预可以减少患者可能的骨折风险,缓解疼痛,保留活动性和功能性以及改善生活质量。同时,建立规范的随访体系对早期发现和干预骨转移至关重要,此外还要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和医生对骨转移的认识。
袁瑛教授指出,当前早期发现骨转移仍然是一个挑战,尤其是在基层医疗机构,对于骨转移高风险的肿瘤类型,如肺癌、前列腺癌等,建议应该将骨扫描作为常规检查。
袁瑛教授介绍,一旦确诊骨转移,应该尽早使用骨改良药物,来延缓和预防骨相关事件的发生,骨改良药物已经从第一代发展到了第四代,给药方式、副作用管理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改进。今年骨改良药物的创新药,原研地舒单抗的骨转移相关适应症纳入国家医保并且落地执行,也进一步提高了骨转移治疗的可及性和依从性。
浙大二院是全国最早建立多学科诊疗团队的医院之一,医院的MDT团队覆盖了大肠癌、胃癌、肝胆肿瘤等多个领域,拥有成熟的MDT开展经验,并且积极推动MDT在中国的发展。
袁瑛教授指出,MDT是肿瘤治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为患者提供全程、规范化的综合治疗方案,不仅提高了治疗效率,还减轻了患者的心理压力。随着MDT不断发展,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有望得到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