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重庆5月22日电(记者肇蕾)在中小学教室,“万物互联”打开学生的“新世界”“新眼界”;走进创客实验室,可以沉浸式体验科技活动;在科技展厅,智慧化教育成果亮眼……
作为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在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科学教育的身影随处可见。
5月19日下午,2025第五届“全国主流网络媒体重庆教育行”大型融媒体采访活动走进重庆高新区,实地打探“科创成为特色,创新成为习惯”的“高新”实践。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重庆高新区立足“科学之城、创新高地”战略定位,以重庆高新区智慧教育平台建设为主载体,推进数字科学教材、科学课程资源、智能科学教学、智慧科学评价等建设,积极推进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科学教育中的应用。成功创建全国“科创筑梦·助力双减科普行动试点单位”“科学教育共建试点单位”“知识产权试点学校”“科普基地学校”等特色学校10所,重庆市科学教育共建试点单位4个。
为推进科学教育特色,重庆高新区探索出“一体+两翼”科学教育“五学课堂”教学范式,组建27个专项研究小组,实施“研制一套行动指南,组织一批研修活动,打磨一批示范课例,立项一批专项课题,孵化一批研究成果”的“5个一”专项行动,推进科学教育课堂教学研究走实走深。制定科学学科实操细则,形成科学教育“五学课堂”典型案例1000余个。
为全面落实科学教育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设置,重庆高新区积极探索课程开设形式,建构“一核三型”区域科学课程体系,基础课程聚焦科学核心概念,拓展课程依托主题活动,课后服务提供个性化选择。
在校外课程拓域方面,重庆高新区着力打造“1+1+N”特色科创实践项目(1个导师团指导+1所学校开展+N个科创特色项目),全面拓展科学教育实践场所。以重庆科学城第一实验小学校为例,该校依托“尖峰计划”构建“基础+拓展+拔尖”三级课程,联动重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等组建“高校导师+骨干教师+行业专家”团队,年均开展30余项科创实践。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高新区在世界机器人青少年设计大赛获全国一等奖2人,全国机器人“创新之星”1人,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获3金4银,科技创新市长奖和提名奖13人,全国科技创新等比赛一等奖18人,成功申请国家专利22项,建成国家级科创特色学校10所。师生累计获国家级、省部级科创大赛奖项及荣誉称号1960余项。在重庆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中,高新区中小学生科学素养位居全市最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