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武汉市汉阳区法院聚焦“降成本、增质效、优服务”,用心做好维护企业权益的“护航者”和服务企业发展的“店小二”,全力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降成本 多元化解涉企纠纷
“想不到我们的货款这么快就讨回来了,还节省了1.4万元诉讼费用。”近日,某小微企业代表高兴地说。
2017年,某建筑企业因工程项目建设需要,与某小微企业签订《买卖合同》,约定向小微企业采购材料。合同签订后,小微企业按约完成了全部供货义务并经验收合格。2018年,双方企业签订《封账协议》,结算金额为60余万元。因建筑企业有10余万元货款一直未支付,小微企业多次催告无果后,诉至汉阳区法院。此外,该大型建筑企业因此类货款结算问题还被其他9家小微企业诉至法院,合同总标的额130余万元。
面对小微企业回款难与建筑企业支付难的双重困境,汉阳区法院联合中国中小企业协会调解中心,对10起该系列买卖合同纠纷调解协议当场审查、当场进行司法确认,仅1个工作日理清双方争议焦点,推动达成双方均认可的货款支付方案。
近年来,汉阳区法院致力于打造多元解纷机制,柔性司法破冰两难僵局。针对涉企系列案件,法庭首选启动解纷“绿色通道”,快速厘清双方争议焦点,促成双方均认可的货款支付方案,通过“审前调解+司法确认”组合拳,为诉讼双方权益兑现“零成本、当日达”,实现“护商、安商、惠商”的多重效益。
增质效 高效兑现企业权益
“真没想到现在法院办案这么快,不用我一趟趟跑,也不用交那么多纸质材料,在家就能申请执行、了解案件办理进展”,近日,收到案款的李女士连连称赞。
在这起合同纠纷案件中,申请执行人电话咨询执行事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指导当事人通过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小程序申请强制执行立案,仅用不到半小时完成立案申请,不到一个月就拿到了全部欠款16万元。
这份便利和速度,得益于汉阳区法院借助信息技术,对当事人申请执行事项支持全流程“指尖”办理,实现执行立案“在线办”、执行进展“主动推”、执行案款“秒到账”。
此外,汉阳区法院还立足“周二之约”司法为民品牌,主动向当事人推送立案、传唤、查封、拍卖等10余个重要节点信息,当事人足不出户就能了解案件进展。此外,通过智慧执行APP,当事人在线提交执行线索、沟通案件。依托“一案一账户”系统,法院通过法银直连方式在线办理执行案款转付手续,当事人收到案款后无需另外出具收据。2024年以来,汉阳区法院发放案款12045笔,约6.7亿元。
优服务 精准普法绘企枫景
“上下游商家都应该遵守法律法规,依法诚信经营,保证商品质量,共同营造更加健康和谐的市场环境。”近日,在一起合同纠纷中,承办法官当庭将法庭化作“教室”,向在场的多家经营户开展有针对性的普法宣传。
在该起案件中,被告李某经营一家食品供应链公司,原告黄某为该公司供货。2024年7月,李某收到黄某供应的一批方便面,销售后被反馈已过保质期。李某遂联系黄某,要求对其“罚款”5万余元。黄某认为过期方便面很有可能不是自己供应的,而且李某也无权对自己进行罚款。双方产生矛盾,李某扣发黄某货款10余万元,黄某一气之下将李某起诉至汉阳区法院。
为促进此类买卖纠纷预防化解,经前期司法大数据分析和现场调研,汉阳区法院决定邀请李某公司其他20余名供应商旁听庭审。
经法官调解,双方企业当庭达成调解。承办法官“趁热打铁”,向在场的多家经营户开展有针对性的普法宣传,从食品源头生产到采购、检验、包装、送货、分销等多个环节分析法律风险,并倡导商户奉行诚信交易理念,为在场的商户上了一堂法治课。现场供货商均表示今后将严格把控商品质量,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近年来,汉阳区法院聚焦企业司法需求,积极探索推行了以“数据驱动+精准服务+多元解纷”为切口的涉企纠纷化解体系,综合线下走访、调研、协商、宣传等手段,使普法供给更加精准有效,努力实现“普法一次、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不断营造企业自觉守法、用法的良性经营模式。(金红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