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部血管弯曲如蚯蚓的静脉曲张疾病,一直困扰着很多人。如何突破传统诊断和治疗认知的误区,帮助患者获得更加精准和高效的治疗?2月22日,在京举行的第三届CBD前沿医学沙龙暨首届京津冀静脉曲张CHIVA学术沙龙上,来自国内外的静脉病学者及血管外科专家围绕下肢静脉曲张的最新诊疗理念、前沿技术及临床经验展开了深入探讨。据悉,本次沙龙由张强医生集团北京静脉曲张CHIVA中心主办,旨在推动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检查理念的普及,致力于以学术交流细化、优化静脉曲张的诊疗策略,进一步促进静脉病治疗的微创化、精准化与个体化发展。
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腿部静脉扩张、成团。据统计,全球约有30%的人口受此疾病困扰,且女性患者较男性更为常见。除了影响外观,未及时治疗的静脉曲张可能导致更严重的临床问题,如深静脉血栓、皮肤溃疡甚至静脉出血。因此,早期诊断和科学治疗尤为重要。目前,静脉曲张的外科治疗方法包括传统手术治疗和激光/射频治疗,以及保留静脉的CHIVA治疗等,前者临床普及率较高,后者因其个体化治疗方案和较低的复发率获得患者青睐,但由于对医生的培训和经验要求较高,一直未能获得大面积应用。
沙龙现场
沙龙现场,与会专家通过学术讲座、临床案例分享、现场血流动力学教学演示以及自由讨论,探讨创新的微创治疗策略,力求为中国及全球患者提供更高效的治疗方案。沙龙特别邀请了西班牙、日本和中国的静脉病学专家,同时还有现场患者志愿者参与的标准化血流动力学POCUS演示,重点讨论了下肢静脉曲张诊疗新技术及CHIVA(保留静脉的血流动力学治疗)理念的最新进展及应用。西班牙乔尔迪·胡安·桑索医生回顾了CHIVA技术36年的发展历程,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全球应用前景。来自日本的今井崇裕医生分享了日本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现状,并介绍了微创治疗在日本的广泛应用。
来自中国的杜昕医生分享了CHIVA治疗下肢穿通静脉功能不全和C4-6级静脉曲张的临床经验,并介绍了背后的科学原理。来自日本的佟晓宁医生分享了静脉胶在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中的应用体会,介绍了值得关注的一些技术要点。中国的刘勇医生分享了体位相关性静脉压迫的超声识别要点,强调了无创检查、避免过度医疗的重要性。西班牙的何塞普·伊·里法医生则分享了西班牙维克大学附属医院采用CHIVA治疗隐静脉功能不全的26年临床成果。来自中国的苏磊医生则强调了从血流动力学角度重新认识下肢穿通静脉功能的重要性,介绍了如何保留静脉网络引流功能。专家们共同探讨了如何突破传统诊断和治疗认知的误区,帮助患者获得更加精准和高效的治疗。
据了解,此次沙龙是京津冀地区首次现场演示并示教CHIVA理念中非常重要的标准血流动力学POCUS评估的学术沙龙,标志着国内在下肢静脉曲张血流动力学领域或将获得快速发展的机会。
沙龙现场
“未来,我们将继续推动国内血流动力学知识的规范化应用,并同时联合全球CHIVA专家及美国Inteleos共同推动CHIVA全球认证项目的落地,助力下肢静脉曲张CHIVA理论的规范化学习与应用,让更多国家和地区的静脉曲张患者能够受益于先进的理念与服务。”张强医生集团北京负责人杜昕医生说,通过本届沙龙的精彩交流与展示,静脉病治疗的未来发展方向愈发清晰——静脉的引流功能保留、精准的血流动力学诊断、个体化的治疗策略。这些创新理念不仅推动了医学界对于静脉病治疗的深刻认知,也为全球患者提供了更科学、有效的治疗路径。未来,随着全球学术合作的不断深入与技术创新的持续发展,静脉病领域将朝着更加精准、微创、个体化的方向迈进,患者的治疗体验与生活质量将得到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