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文旅工作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大力实施文旅提质赋能计划,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优势文旅资源,紧紧围绕新业态培育、品牌打造、公共文化服务提升等各项工作,积极构建文旅融合“大格局”,推动文化体验廊道大融合大跨越。
工作中,东港区以群众满意度提升为导向,切实增强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扎实推进文化领域民生实事,城市书房建设工作是日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一项重要文化惠民工程,从2020以来,连续四年列入市、区两级“为民办实事”项目。
用精致城市的视角,高标准抓城市书房规划布局。东港区坚持将城市书房融入精致城市建设,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设,确保城市书房与精致城市建设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在规划选址方面,充分利用近年来城中村改造腾空土地,在城市最核心地段高标准规划建设城市书房,重点在人群较为密集的社区、学校、景区、商圈附近选址布局,丰富完善了“一刻钟公共服务圈”,真正实现了“把书房建在城市最繁华、离老百姓最近的地方”。在设计风格方面,突出城市风貌和文化特色,精心打造了六一书院馆、那蓝摄影主题馆、日照中心馆等特色书房,像海曲公园城市书房采取四合院院落设计,建筑造型采用古建筑设计风格,成为众多市民和游客的“网红打卡地”。在功能布局方面,每个城市书房建筑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配备图书10000册以上(其中绘本和少儿图书不少于30%),阅览坐席不少于40个,内部装修简约时尚,阅读空间宽敞舒适,集借阅、自修、文化交流、亲子阅读等多种功能于一体,让每一处城市书房都成为精致城市、文明城市的展示窗口。
用改革创新的手段,探索城市书房长效管理运行模式。城市书房建好固然重要,管好用好更为关键。东港区坚持运用改革思维,探索“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管理运行模式,确保城市书房有钱投、有人管、能持续。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在市级财政给予每个城市书房50万元建设奖补基础上,区级财政给予每个城市书房30万元图书购置经费和每年10万元的运行经费补贴,鼓励和吸引本地民营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城市书房建设运行,自2020年以来,市区财政累计投入1100余万元,撬动社会资本直接投入约2000余万元。建立管理培训机制,采取“固定人员+志愿者”服务模式,面向社会招募文化志愿者团体和个人参与管理,成立城市书房志愿者服务队伍,定期举办管理员培训班,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社会面广泛参与管理,促进共建共享。建立考核退出机制,每年对读者开展需求和满意度调查,对书房的开放时间、特色服务、办证量、图书借还量、特色服务、读者满意度等进行考核,对绩效评价结果差的限期整改,整改结束后验收不合格的,取消运行资格,形成了优胜劣汰的管理闭环。
用惠民悦民的理念,提供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是突出服务人性化,充分考虑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需求,打造无障碍通行环境,设置了少儿阅览桌椅、老花镜、急救箱、雨伞等;在不影响书房整体环境的前提下,引入符合资质的第三方企业提供简餐、休闲等有偿服务,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服务需求。突出操作智慧化,城市书房均采用自动化设备和无线射频技术进行业务管理,具备图书自助借还、书目检索、图书预约、自助办证、电子书借阅、图书消毒机(选配)等功能;建立全市一体化管理平台,以市图书馆为中心馆、区公共图书馆为总馆、各城市书房为分馆,实现图书通借通还“一卡通”。突出活动品牌化。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开展读书沙龙、非遗体验、艺术手作、文化创意产品展示等特色活动,培育了“教子有方”家庭教育公益课堂、周末名家艺术公益讲座等文化活动品牌,将日照特色文化传承与城市书房有机结合,打造了主客共享的公共文化空间。
2023年至今,东港区规划建设城市书房3处(工人文化宫馆、国博中心馆、石臼所馆)、乡村书房1处(后村镇新兴家园馆)。下一步,东港区文旅局将持续加强城市书房环境空间设计、特色服务拓展、文化内涵注入、管理模式创新、社会效益提升,真正让文化空间处处可见、文化服务人人可及,创造更具创意的未来社区品质生活,让每一座城市书房都成为展示精致城市、文明城市的重要窗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