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美术学院:打造“艺术赋能城市”发展样本
新华网重庆5月27日电(记者肇蕾)在重庆,洪崖洞的璀璨夜景、李子坝轻轨“穿楼而过”等景观,令不少人叹为观止。城市“网红地标”的惊艳呈现,带动地区发展的背后,有着川美师生以艺术重构城市肌理的匠心独运。
重庆洪崖洞夜景。新华网肇蕾摄
重庆李子坝轻轨穿墙。(资料图片)
以艺术激活城市,促进城市更新。多年来,四川美术学院师生深度参与“重庆美术公园”规划,将废弃厂房改造为公共艺术空间;主导设计渝中区美专校街改造项目,利用散落于街道中的墙面展位、公共展示空间进行艺术作品展览。2023年,由川美师生团队设计的“重庆自然博物馆”成为城市文化新地标。
作为西南地区唯一一所高等美术院校,川美的艺术赋能早已突破地域边界,从重庆的吊脚楼到四川的彝家新寨,川美师生不断用创意为西部乡村振兴注入鲜活生命力。“过去游客看一眼就走,现在住下来体验手作,我家民宿收入翻了两番!”村民刘大叔笑着说。
在学校破域上,川美打通学校、专业边界,与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开跨学科课程,以培养既懂技术又擅美学的复合型人才,为重庆“设计之都”建设注入新动能。
在文化传承上,川美成立“非遗创新实验室”,将蓝染、漆艺等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结合。从“博物馆陈列”转向“生活化应用”,从“地域性符号”升维为“世界性语言”,让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火起来”。打造出“艺术赋能城市”的发展样本。
在时代浪潮奔涌向前的宏大叙事中,新的时代为川美赋予了独特而重大的文化使命——以艺术为桥梁,跨越语言与文化的藩篱,向世界传递当代中国文化艺术价值,彰显东方美学的独特魅力。